濟南青少年心理輔導中心熱線的來電,已經通過12周的熱線被“召”到了濟南市。
求助人 呂玉剛
在濟南市心理輔導中心,近半數的家長向羅女士反映,他們的孩子存在較為明顯的厭學情緒。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名14歲的初中生,因為厭學、成績不好而被父母帶來就診。
在中心,咨詢師了解了樂樂的情況后,診斷為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樂樂的學習成績很好,小學、初中時一直都是品學兼優,考上重點高中。
然而,在高二上學期的期中考試中,樂樂在語文考試中的成績只有B和C,班級的名次也有了大幅度下滑。
看到這個成績,呂玉剛夫婦就焦急不已,他們想到了許多方法幫助孩子提高成績。
帶他去了解兒子的課堂
徐玉剛和兒子的老師一起分析試卷,發現兒子沒有及格。
“上課時,他的心不在焉,老師講的內容也聽不懂,學習成績也直線下降。”
“才一年級,就考了不及格!”
“在學校的表現可想而知,以后怎么辦呀!”
兒子低著頭不說話,抬起頭看向窗外,一時間,他迷茫了很久。
疫情期間,孩子上網課,家長看手機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
偶然間,想起了最近發生在網上的一件事。
7月份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則消息,在江蘇南京的一名8歲小男孩在家中的網課上了一段時間,突然感到頭暈,
吐了一口氣。
送醫后,孩子的情況并沒有得到什么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
直到醫生因為孩子發燒,用這種方式處理,才知道原來孩子一直憋著不上課,這種情況,已經不是一兩次了。
小男孩的家人實在無法接受,報警了。
經過了解后,醫生解釋,他的行為屬于自我刺激行為,還有一種叫做“病理性的正性情緒體驗”。
這是一種重復性的負性情緒體驗,遇到這種情況時,個體通常會感到非常痛苦,且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通常會表現出情緒激動、憤怒、恐懼等。
如此反復多次,就會產生自傷行為。
孩子之所以會有自傷行為,是因為他正處在成長的關鍵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且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同時也是在提醒家長們,千萬不要忽視孩子自傷行為帶來的嚴重后果。
作為家長,切忌不可因為一時之間的忽略不改,就給孩子造成終身性的心理創傷,甚至是一輩子的陰影。
孩子自傷行為是如何產生的?
1. 自我傷害行為可能產生的后果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自傷行為后,往往會第一時間去阻止,但是會非常排斥。
孩子自傷行為產生的后果,家長更加不愿意去關注,家長的制止對孩子是很痛苦的,因為我們會在最初階段,對此進行阻止。
其實這是一種比較極端的方式。
家長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減少自傷行為發生的次數,但是在這種方式下的傷害,可會持續一生。
2. 傷痛不述
孩子自傷的行為,比如撞墻、摔門、掐脖子、撞墻等等,其實都是在用一些行為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痛苦的方式。
而家長發現后,往往第一時間就會進行制止,甚至會懲罰孩子,但這些方式效果并不好。
首先,家長們要做的就是與孩子一起坐下來,與孩子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產生這些不當行為的原因。
家長們發現孩子自傷自傷以后,往往就會立即解決問題了,比如和孩子一起去解決這些問題。
這個時候家長們就可以對這些行為進行批評教育,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
在孩子改正錯誤之后,家長要給予鼓勵,肯定孩子,并且告訴孩子下次孩子也可以這樣做,下次孩子就知道自己這樣做是對的。
而不是一頓脾氣“教育”,教訓斥孩子一頓之后就不管用了。
其實家長們這樣做,并不是因為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而是因為家長沒有掌握正確的溝通方法。
正確的溝通方法能夠讓孩子以后在犯錯時不懼怕犯錯,甚至還能夠實現自己的目的。
一、什么是正確的溝通方法?
1、聽孩子說話
孩子其實是非常敏感的,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也需要注意聆聽孩子說話的內容,同時也要注意聆聽孩子說話的方式。
所以家長在孩子說話的時候,要盡可能的做到少發表意見,多聽孩子說。
當孩子表達的不正確的時候,家長也要停下來認真傾聽,因為那些傷人的話是很傷孩子的心的,如果家長可以換一種方式,用更加正面積極的態度去引導孩子,自然就能夠讓孩子把注意力都放在和家長的交流上。
2、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如果家長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那么孩子就會覺得家長不理解自己,不想和自己溝通。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學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多和孩子溝通,這樣才能讓孩子和家長的關系更加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