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看青少年心理的醫院哪家最好?疫情之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更加不容忽視。12月20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探索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社會精神病學與行為醫學研究室主任、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黃悅勤認為,15~18歲青少年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育大幅度變化階段,各種心理問題的發生率比較高,進而會影響身心發育。
焦慮、抑郁發病率高,挫折教育很有必要
高中生群體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與他們面臨著升學壓力的心理健康問題有著密切相關。黃悅勤表示,最新的教育政策支持是對高中學生的一種支持,能夠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對他們的自我認知水平有好處。比如說,可以指導學生開展一些生活體驗式的學習活動,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不僅如此,黃悅勤發現,越來越多的高校在錄取率越來越高的前提下,心理健康問題不再是神秘的話題。很多高校招生錄取率很高的原因,就是因為總是有人找你要推薦,最終導致報名率只有50%。
“專業的心理咨詢師,比家長更專業,能夠更多地了解學生,讓他們愿意分享自己的困惑,比如遇到挫折怎么辦?有什么困惑,需要什么幫助?”
黃悅勤認為,在尋求心理咨詢師幫助的同時,應該考慮到家庭的親子關系問題。“很多家長都會在孩子發生沖突的時候產生這種情況,但是他們自己很難去意識到這種情緒問題背后的原因。”
在對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咨詢師治療時,黃悅勤發現,父母的沖突是家庭里的“頻道”。“父母總是習慣性地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卻忽略了孩子也是有情緒的,也有自己的情緒的”。
因此,孩子會在潛意識里選擇父母的這種相處模式,從而進行自我否定。他們會覺得自己在家庭中是“被忽略”的,所以他們要通過這種方式來讓自己感覺好一些。“孩子不斷地被外部評價,會覺得自己不重要、不重要,從而關閉了心門,問題也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孩子的心理問題也跟父母的教養方式有關。當孩子內心世界受到創傷的時候,他們就會通過叛逆的行為,引起父母的注意。
著名心理學家卡耐基曾說:如果孩子想要摧毀他的個性,那么他就會不斷地想成為父母所說的樣子。
當父母與孩子關系不和諧時,他們的管教方式很容易被孩子視為“不聽話”。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的管教會更加的強硬,因為父母不認同孩子的本意。
這種管教帶給孩子的不是愛,而是傷害,最終孩子會成為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只會用最極端的方式去對待生活,不會愿意承擔自己的責任。
所以教育方式要注意,孩子的人格塑造,要順應自然規律。
沒有原則的父母,只會用更大的傷害孩子最深的自殘
如果父母教育孩子時態度不一致,這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
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時,有些家長會說:“都是因為我寵壞他,才導致他現在這樣子。”
但如果換一種方式,告訴他:“其實你很努力了,只是需要時間長點,慢慢來。”
家長應該這么做:
讓孩子自己嘗試一下,也許結果會不一樣
首先要接納孩子當下的狀態,然后跟孩子一起分析,
學習是孩子的事情,跟他一起制定計劃,讓他慢慢來。
其次,要肯定他,不要輕易否定他
不管是比平時成績差,或者跟別的孩子比起來,哪怕是一點點進步,都要給予肯定和表揚,
告訴孩子:你已經是一個很大的人了,以后無論做什么事,爸爸媽媽都會尊重你。
我上初中的時候,那個時候成績不太好,后來,我在全年級里面排到了三十名,我想看看,雖然也算不上什么,但至少有了一個可以參考的方向。
如果我以后考得不太好,考得不怎么樣,我會怎么辦?如果我沒有考好,我會怎么辦?
我相信我會很難過,甚至會覺得很失望,但是不管我怎么樣,爸爸媽媽都會支持我,愿意幫助我。
實際上,如果孩子考砸了,或者是考到了一個很高的分數,家長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很生氣,但是,我們可以試一下,去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用這種過激的語言去指責孩子。
此時,我們可以選擇心平氣和地和孩子一起找原因,而不是把孩子之前的錯誤全部指出來,反而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導致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那就應該讓孩子去嘗試一下,然后告訴他:“我相信你以后會做得更好。”
其次,引導孩子的思維方式更加的多元化。
在平常生活中,我們就要讓孩子多思考,只要讓他的思維方式變得靈活,那么他的學習成績也會提高的。
因此,對于孩子的學習,我們一定要盡量給予孩子支持的鼓勵,不要過分的要求孩子。
另外,我們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思維方式和發散思維方式,讓孩子能夠豐富他們的生活,提高他們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