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太焦慮把孩子照顧的視頻在網(wǎng)上熱傳,看到過一個網(wǎng)友的分享,她說孩子兩歲了,從來不幫忙孩子喂飯,要洗尿布、擦地、掃地,還和同學要幫忙倒垃圾,但是,每天喂飯、洗碗、幫忙刷碗,孩子基本上就是“要事第一”。
關于帶孩子去旅游,她覺得全家人都要過的輕松,都要自己做主,這樣的話,不會對孩子產(chǎn)生太大影響。
她兒子有一次趁媽媽外出時,偷偷跑出來看到,她就夸獎了孩子,說孩子,媽媽來照顧你了,媽媽愛你。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jīng)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其實,每次看到孩子總是幫媽媽做家務,她心中感到很羨慕,想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這樣的人才。但是,她說孩子很叛逆,讓她放手,說這樣做不孝。
有時候,孩子做家務時,她會突然想到要怎么做才能讓孩子聽話,還想要讓孩子做得更好。這就是她的教育方法。
但是,她發(fā)現(xiàn),很多父母覺得讓孩子做家務,孩子卻成了問題兒童。
做家務其實是一個習慣,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但是這需要家長進行合理的培養(yǎng)。
像這種做家務的習慣,家長一定要去了解。
在孩子3歲之前,家長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要給孩子做家務,教他怎么做,通過家務來鍛煉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知道,做家務并不是什么人的事,這需要孩子一起參與其中,參與其中。
比如讓孩子學會洗碗,在洗菜的時候,孩子也會認真的洗菜,那就讓孩子參與進來,讓孩子感受洗菜過程中的艱辛,讓他知道他做的事不容易。
如果能讓孩子能在洗菜的過程中感受到勞動的艱辛,那他就會主動去學習,并且會很認真的去練習。
再比如孩子在運動會上對自己進行一個評價,孩子拿了獎牌的時候,也會非常開心。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變得特別驕傲,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孩子的這個過程,也是他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
3.給孩子一些肯定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父母也都需要對自己有一個肯定的態(tài)度。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更要肯定孩子的能力,讓他變得更加自信。如果孩子確實做錯了事情,也不要去斥責,而是要讓孩子認識到做錯了事,這樣才能讓孩子學會總結(jié)反思,才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不要一味地斥責孩子
三種類型的父母最容易養(yǎng)出膽小的孩子,一種是給孩子下定決心要改正的欲望,一種是選擇在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不停地訓斥孩子,而父母則是通過這種方法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
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如果孩子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或者是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沒有得到父母的認可,那么父母的懲罰也就應該在孩子改正的過程中,孩子也要知道自己犯了錯誤,而不是因為害怕父母的懲罰,才會選擇隱瞞自己的錯誤,勇敢的去改正錯誤,那么這樣的行為,又何嘗又不讓孩子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呢?
四種類型的父母最容易養(yǎng)出膽小的孩子,家長要及時改正,這樣才能激發(fā)出孩子的潛能
1、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
孩子的獨立能力是需要培養(yǎng)的,而家長對孩子的保護,不僅會讓孩子沒有獨立能力,還會讓孩子變得依賴感。如果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的話,那么孩子的獨立能力就會越來越弱,孩子會越來越差。
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要多多少少給孩子一些肯定,比如說,如果孩子做了錯事,那么家長就要及時的跟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并且給孩子講解一下做錯的原因。這樣的孩子在以后遇到事情的時候,就會考慮得更加仔細,而不是推卸責任。
2、溺愛孩子
有的父母會為了孩子的事情,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慢慢的會養(yǎng)成孩子一些不良習慣。父母覺得孩子是在長大,殊不知,孩子長大后也是在變成大人。這樣的做法往往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傷害,孩子會變得非常自私,不懂得關心他人,而且還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
3、嫌棄孩子
有的時候孩子就是一個人,他可能在外面有朋友,或者是同學會很好的支持他,但是,他也不知道應該怎么和別人相處,而且覺得自己的想法是不對的,如果被人拒絕了,就會覺得自己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