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自己孩子不聽話把我氣哭了
夢見自己孩子在收拾他房間的時候被門踢了,好一會兒出來一看是孩子這個樣子,愣了好久。
突然自己做了決定,說自己沒有認真做孩子的工作,讓孩子自己在房間里讀書,讓孩子自己在家寫作業(yè),孩子卻磨磨蹭蹭把作業(yè)做完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家里的“小神獸”都被媽媽氣哭了。
第二天早上,家長上學沒聽到孩子的哭聲,讓人氣憤不已。
家長忍不住自己的脾氣,怒吼孩子:“又哭,又鬧,煩死了!”
孩子哭著,媽媽開始講道理:“你再哭,我就把手機砸了!”
孩子還是哭著把手機還給了媽媽,媽媽又開始罵他:“你還小,你哭什么哭,你看你爸爸多辛苦,這么辛苦工作,還不好好讀書,你看你,多丟人現臉!”
孩子更加生氣,拿起手上的東西就摔,然后就回房間了。
朋友說,現在是一個競爭社會,競爭激烈的社會里,孩子很容易被淘汰掉隊。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孩子在進入大學之后,感覺不到學習的重要性,每天渾渾噩噩,渾渾噩噩,除了玩游戲,沒有其他什么愛好。
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差,習慣了依賴父母,容易因為一次成績不佳就喪失了自己的優(yōu)勢。
還有一部分孩子是抗壓能力差,沒有形成良好的抗壓能力,導致抗挫折能力弱,無法承受生活的重壓。
但是,在這樣的高壓下,孩子容易變得膽怯、自卑,甚至喪失對生活的熱情和動力。
父母吵架傷孩子的心,更加容易讓孩子失去自信。
第三個危害:經常吵架的家庭會讓孩子患上抑郁癥。
在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孩子的壓力來源于自己,父母也可能會有很多事情因為孩子的事情而爭吵。
由于內心焦慮,孩子可能害怕發(fā)生沖突,而不會發(fā)展出更加健全的人格。
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經常吵架,就會讓孩子對家庭產生不安全感,導致孩子的價值感很低。
這樣的孩子很難在社會上立足,一旦遭遇到各種“毒友誼”的時候,他很有可能會產生極大的恐慌感和心理負擔。
有的孩子會因為沒有朋友而感到孤獨,這種恐懼會隨著孩子的長大而減輕。
第四個危害:過度呵護孩子
父母的過度呵護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在與父母分離的時候,有的孩子會出現無意識的哭鬧,這個時候他們的情緒波動非常大,甚至會出現過激的行為。
這樣的情緒發(fā)展過程中,孩子會恐懼、膽怯、緊張,這些心理反應是孩子健康成長所需要的,如果這時候家長疏于管教,就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同樣的,因為不知道怎么管教孩子,孩子在幼兒園中遇到了困難,家長不能及時提供幫助,孩子們就會一直迷茫,充滿焦慮不安。
所以,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必須擺脫“籠子”,給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和自由,讓孩子明白世界的美好,那么當家長遇到孩子有情緒問題時,可以向老師求助,千萬不要害怕孩子的問題行為會升級,而是要選擇合適的時機,積極應對。
1、創(chuàng)造、傾聽孩子的情緒
2、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
3、鼓勵孩子把情緒說出來
孩子情緒時,家長要引導孩子表達出來,讓孩子知道自己哭并不是什么都不好,只是因為表達情緒的方式不對,或者孩子沒有能力表達自己的情緒,家長要幫助孩子正確表達出來。
比如,可以對孩子說:“我很愛你,但是,不要影響到別人,因為這是媽媽的底線。”或者“你可以在媽媽的額頭上掛一個小氣球,來保護自己,這樣你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孩子在表達情緒時,最需要的是家長的幫助,當孩子通過哭泣或者說一些負面情緒來表達情緒時,家長要及時給予安慰和鼓勵,
這樣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支持感,更有助于孩子病情的改善。
3、改變自己的行為,保持自身健康
心理學家約翰·鮑勃曾說:“未經治療的健康人則會大大地喪失一個健康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