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努力過渡分離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允許他獨立。相信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心理,我沒有,因為你又要自己來帶孩子。于是,就不愿意放手,因為孩子覺得你不信任他。
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把自己的需求不告訴孩子,等他餓了、需要幫助了、或者被帶到安全的環境時,主動給予孩子幫助,慢慢過渡到在分離焦慮過程中,有的孩子會配合,有的孩子則無動于衷。這時候,我們需要看到自己內在的需求。這個時候,如果父母采取回避的態度,在這個時候對孩子進行干預,反而會讓孩子自己更加的焦慮,加重分離焦慮。
所以,父母們要做的,就是接納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的不安,然后再去理解和幫助孩子,讓他可以把焦慮情緒轉換成積極情緒。孩子們的焦慮情緒得到理解和釋放,他就會變得輕松。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最后再給大家推薦一個《幼兒園超級育兒百科》
。這本書由英國著名的幼兒園老師和育兒專家聯合創作,以繪本書的形式,將孩子在各個階段的焦慮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害怕分離焦慮
第二階段:失望焦慮
第三階段:失望焦慮
第三階段:恐懼焦慮
第四階段:失望焦慮
其實每個孩子對于這個階段的焦慮都是不同的,而且每個孩子焦慮的程度不同,如果孩子表現出來的焦慮是一樣的,那父母就要用心去感受孩子焦慮的真正原因,然后再對癥干預。
第五階段:Anthony Autism and Sever B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孩子的焦慮是怎么產生的
很多孩子在剛接觸焦慮時,可能會感到膽怯,甚至恐懼,但這只是暫時的,只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通過練習讓他們在不同階段都會表現出不同的焦慮的癥狀,只是時間不一樣,但是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他們是因為學習壓力,還是其他的。
無論是因為學習能力還是其它原因,最初焦慮都來自于他們對自己不自信的判斷。對于自己的能力以及自己的控制感,只是來自外界的影響而已。
有的時候我們也需要具體的幫助。
1)鼓勵孩子表達。
我們要理解,當孩子感到焦慮的時候,就像我們成年人身上,也有一些焦慮的情緒。而這個時候,我們最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表達出來。
我們可以嘗試著幫助孩子,對焦慮的想法表達出來:
雖然你這次沒考好,但你一直在努力,我相信你一定能夠趕上來的。
雖然你的這次考試成績不好,但你這學期開始進步了,媽媽看到了你的努力,我真為你高興,下一次考試一定能考好。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還可以引導孩子,怎樣做可以避免下一次考試失誤,下次考試時應該如何避免同樣的錯誤。
對于孩子沒考好這件事,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否定孩子的努力。
比如,孩子平時寫作文很認真,但寫作文時,卻老是寫不好,這其實也是孩子的閃光點。
正確的做法是,你可以告訴孩子,他在寫作文的時候,可能總是沒什么自信,需要爸爸媽媽媽的肯定。
然后,引導孩子,告訴孩子,他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會有很多的收獲,而且每一件事情,都要經過時間的驗證,這樣的話,也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同時,也會增強孩子的閱歷,讓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價值。
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見識和能力也會越來越強,這樣一來,孩子的成長會更加的從容。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要通過一些所謂的“錯誤”來“指導”孩子,而是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給予孩子更多的成長的空間。
那父母該怎么樣面對孩子“犯錯”的行為呢?
如果我們選擇逃避,那么孩子的“錯誤”就不再是“錯誤”,而是一個接納的過程。
如果我們選擇逃避,那么孩子就不會得到理解,如果我們逃避,那么孩子就不會得到理解。
所以,我們不妨把犯錯這件事情看作是孩子學習的好機會,讓孩子在犯錯中吸取經驗,學會成長。
但我們也要注意,批評要靈活,不要太苛刻。
02
有個朋友做高中老師,她很后悔把女兒逼得太狠,因此經常向女兒道歉。
她跟我說:老師,我真的很后悔,當初是把女兒送到了好學校,你對她不好,現在后悔了。
我們常常在網上看到有些家長,因為自己孩子學習不好,老師找家長。
有些孩子確實有這種行為,但家長會覺得孩子就是不聽話,叛逆,其實這是很正常的。
一般情況下,孩子厭學,我們會認為孩子貪玩,注意力不集中,貪玩,不愛學習,對孩子期望值太高,盲目追求完美,做事不計后果,都是因為孩子的不自信心太差,在學習中找不到成就感,所以他很難從學習中找到自信,因為學習不好,所以他也找不到成就感,只有逃避學習的方式。
現在很多孩子的學業壓力太大,導致他們對學習沒有信心,感覺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去上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