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手抄報
編者按
青少年心理健康手抄報是10~2021年度“心理健康手抄報”評選活動之一。2021年,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牽頭主辦,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服務部和新加坡媒體聯合主辦,世界衛生組織共同編寫的《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強調,到2022年,心理健康服務措施和心理咨詢服務能力可以提升至10%。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也就是說,未來,能夠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推動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藥物濫用問題的解決,將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計劃”中,也有一些基本策略,比如:1.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2.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3.正確看待孩子的成績;4.引導孩子建立學習目標;5.幫助孩子建立學習動力。
“過來人”魏老師:
這些建議可以說是我們家長的座右銘,也是孩子們前進路上的良師益友。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愛”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而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如何給予孩子“愛”,是一門學問。
魏老師分享的“愛”,就是當家長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取得一定的成績時,不僅要給孩子“肯定”,也要給自己“肯定”。“肯定”這個詞,是魏老師對魏老師的一種肯定。魏老師說,“肯定”是一種客觀的信息,是對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的一種方式,包括成長中的學習障礙,家長也是,需要根據孩子具體情況來做出理性判斷。
但是魏老師覺得,是孩子自己的問題,還是家長的原因。
這個道理,魏老師認為,家長要思考一下。孩子考試考砸了,如果孩子平時成績就很優秀,那么他有可能會自責自己很努力,因為對不起家長,生怕考試成績不好被家長責備。
但如果他再怎么努力,成績依然達不到優秀,這部分孩子,他可能會覺得自己真的不是學習的料,那他可能會喪失學習的信心,所以才會在網絡上逃避。
孩子厭學怎么辦?
要解決孩子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我們首先要找到孩子厭學的原因,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從而解決孩子的厭學問題。
針對性地解決孩子在學習上出現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把孩子和老師一起分開,在學校找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學習環境。
比方說,孩子剛開始上小學,需要家長陪讀,所以我們陪讀,讓孩子適應學校的節奏,逐步形同“扶小鷹”的角色,逐漸適應學校的環境。
二、在孩子面前嘮叨、說教。
“我說你上課專心聽講,認真聽講,好好學習,老師說的,我相信你是能聽懂的,你是在為你自己的未來負責。”
三、改變對孩子的態度,認識清楚現狀。
當孩子遇到問題不愿意溝通時,家長可以先問清楚情況,多和老師溝通,了解清楚孩子不愿意溝通的原因。
在事情發生前,家長要先與老師進行溝通,在溝通前要與孩子確定孩子的老師是哪個老師,是否能夠耐心聽孩子解釋,在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前提下,先與孩子確定近期目標,再確定近期目標,并且分解目標,則可以使孩子的壓力變小,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適應學校的生活。
老師和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在學校的實際表現來判斷孩子是否存在問題,若發現孩子性格有問題,要及時溝通和引導孩子去面對這個問題,千萬不要盲目地選擇教師。
02 家長的焦慮可能會引起孩子的焦慮
孩子厭學可能與家長有關,不管是什么原因導致的,都可以向老師及時進行溝通,請老師以適當的方式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
孩子出現了不想上學的想法時,家長千萬不要用打罵或者恐嚇的方式強迫孩子去上學,這樣會導致孩子對上學產生畏懼情緒。
老師和家長要多多觀察孩子,發現孩子在學校里出現一些反常的表現,及時跟老師溝通,一起了解原因。
02 調整孩子的作息
現在的孩子在上小學之前,基本上都是和父母同住,父母有工作的地方,有時也和朋友一起住,但是到了上小學之后,大家慢慢開始有了自己的生活節奏。所以很多的孩子在家里面反而不按時睡覺,也不好好學習,就愛玩手機,而且脾氣也變得暴躁了。
那么,父母可以在假期里多帶孩子去游樂場玩耍,或者去鄰居家找小朋友玩耍,讓孩子在大自然里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期,孩子就不會再厭學了。
03 多與孩子溝通
雖然說在假期里,父母也要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讓孩子少玩手機,但是,父母也要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不要讓孩子整天沉迷于手機游戲,而且要多和孩子進行交流,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這樣,孩子就不會通過游戲來消磨時間,不會沉迷于游戲的世界,而是明白學習的重要性,這樣一來,就不會因為玩手機耽誤了學習。
父母也可以多陪伴孩子,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遇到的難題。
沒有哪一個孩子不喜歡在愛和被愛里,還有父母的陪伴,
孩子沉迷手機,可能也是因為缺少父母的關心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