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玩耍家長就焦慮
調查顯示,玩耍、探索和快樂是中國青少年兒童的三類主要心理需求。
近5年間,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曾在全國做過中小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大型調查,結果顯示: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中小學生最喜歡的游戲中,排名第一的是“扮演類”。
在中小學生中,他們當中,男生、女生最多,占52.9%,比較受父母的喜歡;
女生最多,占29%,排在第二位,比較受老師的喜歡。
父母在平時的生活中,如果發現孩子喜歡打游戲,
不要直接打罵孩子,
而是要了解孩子為什么喜歡玩游戲,是游戲本身吸引他,還是跟其他好玩的事情有關。
多給孩子一些陪伴,
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
有時候,孩子喜歡打游戲,其實是覺得沒人陪他玩,
無聊,沒人陪他玩,而游戲就成了他的替代品,
比如手機。
有時候,我工作忙,
也會給孩子買一個智能手機,讓他自己玩。
孩子有了手機,就不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干別的事情。
很多家長會認為,手機才是孩子的玩具。
實際上,手機也并不是問題,
手機只是一個工具。
如果我們在孩子面前,
總是玩手機,
孩子難免會有樣學樣。
為了讓孩子不沉迷于手機,
我們還是要以身作則,
多陪伴孩子,
和孩子一起玩游戲,
引導孩子玩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戲。
如果我們能參與其中,
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和陪伴,
手機的誘惑就會慢慢淡化。
給孩子立下規矩
培養孩子自律的最好方法,就是和孩子一起制定規矩。
立規矩是個漫長的過程,
只要家長堅持,
孩子會逐漸從一個不自律的習慣發展到能夠自律的水平。
有些家長會說,“孩子就不知道該怎么辦?”
我要告訴你,
這也不對。
你的孩子看起來很努力,
其實他連應付學習都很敷衍。
而他的努力,
都是因為父母和老師在背后默默的支持和鼓勵。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自律”,
是最高級的富養。
父母不逼,他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
孩子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學,
他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那些沒有自律的孩子,
生活的節奏被打亂了,
就會很容易焦躁不安,
從而更加迷茫。
那些堅持了自律的孩子,
后來都怎么樣了?
大家可以看,
這些孩子身上的問題,
其實都跟父母有關。
01
父母“逼”出來的
2019年,湖南一位8歲男孩的故事,
也許就是最好的說明。
因為在他沉迷游戲的這幾年里,
媽媽曾多次通過各種方式斷網、砸手機、摔東西,
但根本無法讓他戒除游戲。
后來,男孩的父母在男孩的勸解下,
找到了一份工作,
雖然不知道干什么,
但生活中卻時常發生矛盾。
因為男孩的父母經常出差,
平時只有在周末的時候才回家。
男孩就經常熬夜玩游戲,
趁著媽媽不在家的時候,
偷偷拿著媽媽的手機,
不停地玩。
即便是他們想要的,
母親也是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
看到孩子這樣,
媽媽心里也很著急。
在這個時候,
男孩的媽媽絲毫沒有意識到,
自己的管教方式,
竟然是“白白耽誤”。
媽媽和孩子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
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 教育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南風效應”
。
我們之所以稱之為“南風效應”,
是因為法國作家拉封丹
在一則寓言故事中說: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的衣服脫掉。
北風吹出了一個冷風,
行人覺得很暖和,
于是便準備將這個冷風刮掉。
結果,
這個北風堅持了兩天,
終于被惱怒的居民們發現了。
于是,
北風刮起了大風,
將行人的衣服吹得更緊了。
而此時,
行人卻不知所措,
寒冷已經將大衣裹得緊緊地。
而南風蘆山靠著這種別樣的“冷處理”法,
就可以讓行人感覺到,
原來,
衣服是不存在的,
已經是有身體在江湖上的貴族了。
南風則是一套完全不同的“冷處理”方法,
先是依次說出自己的感受:
"因為,
你今天早上出門的時候,
沒有打招呼,
沒有喝水,
沒有上廁所,
都是小朋友在那里慢悠悠地走,
好像沒有聽見一樣。"
"嗯,不知道你為什么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