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孩子不聽話被鞭子抽,4歲孩子不聽話被鞭子抽,11歲孩子不好好寫作業被鞭子抽,12歲孩子不好好彈琴,12歲孩子不好好寫作業被鞭子抽……
被逼瘋的是你,我以為大家都認為被鞭子抽后不聽話的孩子都是被鞭子抽過的孩子。
而被鞭子抽過的孩子,不是因為他知道自己要聽父母的話,而是為了逼自己,他們不敢反抗,也不敢說出真實的自己。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所以被鞭子抽到不聽話的孩子,都是因為恐懼。
孩子不愿和父母溝通
心理學有一個名詞叫“超限效應”
,指的是,當一個人接受的刺激過多、過強、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就會引起心理上的不耐煩和逆反,就會產生逆反心理。
而父母的不斷“嘮叨”,就是對孩子的語言暴力。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1897年,心理學家特意調查了解美國在18歲到20歲之間發生的青春期行為障礙的總和件。
結果發現,青少年在這段時期出現的問題,往往會在這個時期內受到傷害的真正原因。
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糾正,這段時期,往往會成為惡魔的溫床。
同時也會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在孩子小時候就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要養成以下這4個“習慣”。
1、獨立完成作業
孩子的作業是孩子的事情,家長們不能代替,這是最基本的。
但是,真正需要家長的時候,不能只指望孩子自己去做,家長只需幫孩子檢查作業,只檢查對錯就行。
作業本簽字、檢查對錯,家長只負責簽字,這對孩子的行為來說,就是最好的輔助工具。
孩子習慣了這些“忙”,家長只需輕輕地放手,就能讓孩子做得更好。
畢竟,有了父母這個“大助力”,孩子才能成長得更好。
2、堅持一項堅持的習慣
水滴石穿,任何東西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
一旦我們想要培養出適應能力,我們要
堅持一項事物,就像蓋被子、寫字、運動一樣,堅持長期堅持,那么我們才能收獲成功,取得更大的成功。
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讓他學會堅持,并幫助他完成它,會使孩子越來越強大,會讓他的學習能力越來越強大。
其次,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自律
低年級的孩子,大多是父母想著幫他養成某個習慣,于是就把“手機”、“游戲”、“電視”等送給孩子,自己就是不在旁邊盯著他。
習慣的養成建立,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看到父母有做不完的事情,例如:
1.父母要讓孩子養成勞動的習慣
2.父母要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3.父母要給孩子樹立榜樣
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親都是不斷學習提高自身能力的結果。
讓孩子看到父母在不斷進步,不斷進步,對于孩子來說,榜樣的力量比一萬個老師的教學效力更加重要。
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卻把教育孩子當成了自己發號施教,完全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問題,當自己嘴巴上說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在行為上卻不把控,孩子有問題時只想著怎么改正,而不是想著怎么改正。
二、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應該如何幫孩子?
1.樹立榜樣
父母要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一個優秀的人,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表現得優秀,讓孩子學習和模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父母天天玩手機,孩子肯定也會有樣學樣,甚至和家長玩成了仇人。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盡量放下手機,帶著孩子去看一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也能體會到父母的用心,孩子自然而然也會遠離手機,自然也會減少對手機的依賴。
2.增進親子關系
如果孩子不玩手機了,他的內心也不會有太大的沖突。那么面對孩子玩手機,我們也要理解孩子的內心,尊重孩子,用愛去陪伴孩子。這樣的孩子才會有更好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