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但很乖巧?父母別著急生氣,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放學回家,不是屁股不松,就是一副蔫蔫的樣子。在餐桌上,父母問得最多的,就是“餓了么”、“來吃東西了”,然后下一句繼續問“餓不餓”。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比如,“渴了么”、“要不要吃飯”,他們的回答通常是“不渴”、“沒吃飽”、“不餓”。
所以說,這樣的回答,孩子并不是真正的想法,而是為了逼你聽話,這無疑會造成了親子關系的疏遠。
二、權威式育兒,總是“有道理”
父母們總是習慣性地希望孩子們無條件服從自己,而不去了解孩子們的想法,總是想著告訴孩子們:“你要聽我的,你要乖”。
他們試圖用這種態度,來掩蓋自己與孩子們之間的差異。比如,有時侯女士會通過說“我是你的媽媽,我說了算”來引導孩子們的情緒。
在《正面管教》這本書中,我們能夠找到正確的育兒之道。那么,正確的育兒之道究竟是什么呢?
父母要想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必須要先得了解孩子們的心聲。
我的同事16歲的女兒小夢,最近出現了嚴重的抑郁情緒。我同事,她說她在上初三之前,一直很聽話,學習成績很好。可是在上了初中之后,她突然就變得不愿意學習,她經常會跟父母吵架。
有一次,她情緒非常低落,坐在電腦前不愿意去上學。她家人帶她去看醫生,醫生說她患上了抑郁癥。
為什么會有這些表現?
1.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小夢的成績一直很好,父母覺得她特別聰明,沒想到她升入初中后卻讓父母非常失望。
小夢的父母帶著她來到了我的診室,診斷為抑郁癥。
小夢的父母覺得很驚訝,小夢的情況跟父母的期望有很大的關系,父母覺得孩子每天都在學習,怎么就不能集中注意力,學點東西還要這么累,這么辛苦,而且現在動不動就要考試,而且成績也還下降,以后肯定要考不上大學。
每天晚上都是小夢的低落情緒不斷地出現,她的父母覺得如果任由她這樣下去,肯定考不上大學,他們著急,于是就給小夢轉學了。
經過了解,得知,原來小夢的父母從小就很嚴厲的要求她的學習,在小夢的記憶里父母從來沒有關心過她的學習,有時候他們還沒說上幾句,就開始指責起來,并且時不時的用嘮叨的話語轟炸,以達到讓孩子學習起來的目的,這樣的情況在心理學上叫做“超限效應”。
在超限效應這個詞的背后,潛藏著兩個詞:強制、壓力、失落感。
人在極度憤怒的情況下會不自覺的選擇“積極暫停”,我不能對所有人進行任何反駁,因為任何反駁,都會換來一句“你什么都可以,不用管我”。
就像孩子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而我們的父母卻習慣性的去說教,再多的指責,也不會改正孩子出現“超限效應”的問題。
“超限效應”的意思就是說,外來的刺激過多的、過強的話,反而會讓人產生一種不勞而獲的煩躁的心理,從而會讓人的情緒難以控制,最后情緒變得很激動,甚至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舉動。
那么,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避免這樣的情況呢?
第二個要素:刺激產生的內驅力
我們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內驅力呢?這里面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刺激產生的內驅力”這個方法,來達到我們的目的。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激發孩子的內驅力,一定不要拿孩子和別人比較,而是要激勵孩子,讓孩子做更優秀的自己。
01
刺激產生的內驅力
內驅力的本質是源自于未知的、被人喜歡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