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殘的心理原因和對策
近年來,青少年自殘行為越來越多,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自殘、自殺。
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常常是: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情緒低落,自殘、自殺,我一想自己都有抑郁癥了,我怎么還沒好呢?”
“為什么我都抑郁了,他還找我要?我怎么就抑郁了呢?”
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該怎么辦?
面對孩子自殘的行為,父母應該怎么做呢?
1.了解孩子為什么會自殘
如果你的孩子經常自殘自傷,并且是在你面前持續性自殘,這是非常令人擔心的,因為這說明他的情緒已經處于一種“病理性”狀態。
一般來講,自殘自傷行為通常是青少年的正常表現。一般遇到這樣的問題,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對孩子進行批評和打罵,而是要了解孩子自殘自傷行為產生的原因,找到孩子自殘的原因,再對癥解決問題。
一般自殘自傷的孩子,內心往往是封閉的,不愿意和別人交流,甚至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這種情況非常常見,就需要專業的醫生來判斷和診斷。
在青少年自殘自傷的背后,隱藏著孩子與父母家庭關系、親子關系的問題。
孩子出現自殘自殘自傷的行為,一般都是發生在親子關系緊張時期。
父母在情感關系破裂時,孩子的內心就會有一個安全感和自我保護的空間,可以舒緩內心的恐懼和焦慮。
對于年齡較大的孩子而言,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而且這種傷害往往不僅僅是言語上的,還有身體上和心理上的。
還有的孩子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他們很難去清晰的表達內心的感受,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里,他們會覺得,不管自己說什么,家長都會批評自己,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行為。
有些時候,孩子的行為不僅僅只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而是為了獲得父母的關注。
當孩子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比如:
1歲多的孩子是摔東西的時候,從家里的窗戶上往樓下扔下一個瓶子,結果發現里面的瓶子越來越少了。而這些瓶子,都是被父母偷走的。孩子就像是被父母扔掉的那瓶藏起來的錢一樣。
孩子為什么會走上這條路?這里有這兩個主要原因。
1、 孩子小的時候,即使是行為能力比較好的孩子,也會認為自己的行為會受到他人的影響,通過這樣的方式去試探父母。
2、 孩子長大了之后,孩子在與他人接觸的時候,這方面的感受就會變得很強烈,甚至有時候會因為感受到自己的不同,而情緒化到導致我們會說出一些傷人的話。
3、 孩子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別人,希望別人解決問題。所以我們的很多父母會經常為了避免孩子的某一問題而提出一些過于嚴苛的規則,比如說:“一定要吃掉豆子”、“一定要把飯吃完!”、“一定要把作業做完才可以玩,一定要把每次作業做完。”
這樣的規則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他人重視的,自己是有價值的,才會更愿意去執行。
對于孩子的錯誤,父母也應該表示理解,和孩子一起找出錯誤,彌補孩子的不足,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4、 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把錯誤當成了教育孩子的捷徑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聽到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界上,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
而當父母說出這句話時,我們往往會感到非常失落,仿佛自己是個罪人,才會被人看不起,才會被社會狠狠地懲罰。
只有當孩子自己內心感受到被人喜歡和尊重時,他才會真正去尊重和重視他人,才能讓自己得到成長。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當孩子感到被愛、被信任時,奇跡不久就會出現在你眼前?!?/p>
當孩子自信滿滿的拿著成績單回家時,有的父母會不假思索的夸獎:“寶貝,你真棒,你真聰明!”
然而,這種夸獎是砒霜,夸孩子一定要夸孩子的具體行為。
01
表揚細節
為什么要夸孩子的細節?
父母在夸獎孩子時,往往會因為細節而夸大其詞。
比如說孩子想學游泳,
你就說:“真好,你真有進步!”
或者說:“你這次考的真好,你一定很努力!”
這樣的話,會讓孩子更加不知所措,甚至會自暴自棄。
所以在夸獎孩子時,一定要抓住細節,細節方面具體到底夸還是不夸贊。
比如孩子第一次學游泳,
你就夸贊他:
“寶寶真厲害,你現在游泳姿勢特別標準,而且換氣頻率也很均勻,比之前進步了很多,真棒!”
而不是這樣的:
“哎喲,這次比上一次進步了很多哦,你是怎么做到的啊?”
“你這次這么快就能寫完啦,其他小朋友好像也都做完了呀!”
“看到你這次的表現,媽媽真的覺得你真的很努力啊!”
多從正面鼓勵孩子,才能激發起孩子更好的內驅力,讓孩子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變成一個“主動”的行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