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直和你吵架不聽話不寫作業不寫作業,真的令人頭痛。
昨天跟老公閑聊,我說如果你一直在身邊輔導孩子寫作業,孩子會不會更加反叛?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什么是青春期?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青春期是從兒童逐漸發育到成人的一個過渡期。這個時期,孩子的身體發育趨向成熟,但是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好,導致思維邏輯、情緒化、自控力較差。容易與外界發生沖突,而這個階段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很容易陷入不良情緒中不能自拔,一旦產生負面情緒,極易導致孩子心理出現問題。
心理學家把青春期稱為“危險期”,一般來說,孩子在青春期出現不良情緒時,才是青春期心理健康的高發人群。
一些家長缺乏對青春期孩子的了解,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是要叛逆,就是要放縱,全世界都要讓著你們,理解你們,諒解你們。但青春期不是你們的護身符,青春期也要明是非、守法、有擔當。如果做父母的還沒有能力去理解這些,那么就給孩子一些建議,讓孩子自己去領悟,去成長,當孩子慢慢有了自己的主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判斷,他就會變得不再需要父母的意見,不再需要父母的幫助。
那么家長該如何做呢?
第一、了解孩子的叛逆期。
在孩子的成長發育期,孩子會有三個叛逆期:2~3歲的寶寶叛逆期,6~8歲的兒童叛逆期,14~15歲的青春叛逆期,以及青春叛逆期。
2、經歷“審美敏感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對自己的外貌、外貌、行為,都會有自己的判斷和想法,做出一些與父母意愿相違背的事情。
因此,在這個時期,作為家長,不要對孩子的審美觀點、審美觀點進行干涉,以免孩子出現扭曲的審美觀。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比較多的“焦點”,也就是所謂的“焦點”,也就是說,孩子會對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產生懷疑,對自己的認知也會變得片面。
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特別注意孩子審美觀點的培養,要注意孩子的教育方法,以及避免孩子出現錯誤的認知和觀念。
而家長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正面積極的引導,比如,發現孩子有不同于同齡人的地方,父母要在生活中積極引導。
要培養孩子不怕錯、不被否定的能力,同時也要注意讓孩子建立自信,孩子在得到夸獎后,他會越來越喜歡自己,越來越積極地成長。
因此,家長應該多表揚孩子,當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不要責罵,而是尋找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