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青少年心理指導師事務所講師 趙春紅
張曉鳴從事青少年心理咨詢工作多年。他說,孩子厭學、網癮、早戀、逆反、溝通障礙等都是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沒有給予正確的家庭教育,造成的。
家長一味地和孩子溝通,缺乏理解,孩子感覺不到尊重,覺得家長很專制,總是命令式地對孩子講話,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孩子說心里話,而且只要求孩子學習,這樣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
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多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朋友,和他們有溝通的話題,不要總是以家長的身份來壓制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也不想和家長溝通,但是,他又不能不說,所以作為家長,只要做到和孩子交朋友的態度良好,那么,孩子就會像自己的朋友一樣,和你交心,這樣一來,家長的說教就會變成朋友了。
4、
孩子和老師關系不好,是“被”在老師身上,被老師牽引著成長
孩子是需要被關注的,如果老師的關注度過低,那么孩子的學習成績勢必會受影響,如果老師對孩子的態度不好,那么孩子在學習這件事情上就會受到影響。
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多多關注孩子,尤其是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一定要多和老師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里的動態,一旦發現問題,一定要及時告訴老師。
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和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及時了解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否則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會出現大滑坡。
圖片來源于網絡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多從正面去教育孩子,而不是通過打罵,發泄自己的情緒,甚至于責怪孩子。
二、要把孩子的“朋友”交給孩子,不能什么都由著孩子,該讓孩子學會的,要讓孩子自己去學會
這樣,孩子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才能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孩子的交際能力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提高。
所以說,父母要想讓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就應該多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開始去培養孩子,比如可以給孩子講故事,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有趣的運動競賽等,讓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從而引導孩子的興趣,這樣就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改正自己的壞習慣,這樣父母也就能及時發現孩子的不良習慣,從而幫助孩子改正壞習慣。
三、父母應該怎么辦
1、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都是喜歡讀書的,那么孩子自然也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其實孩子喜歡看書,不喜歡看電視,這就是孩子的本性。但是這種行為,往往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孩子不愿意閱讀,家長應該怎么辦呢?
我們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樣,讓孩子看到父母就像看到自己,并且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有正確的學習價值觀。
2、讓孩子多多發掘自己的興趣愛好
讓孩子多多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并且多多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在空余的時間,父母應該多多鼓勵孩子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并且能夠和孩子一起去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鼓勵孩子去做一些事情。鼓勵孩子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讓孩子知道,父母并不是只是在乎自己的學習成績,家長的目標只是為了讓自己可以在未來的人生之路更加的光明磊落。
3、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
家長應該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家長應該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能夠有自己的生活和夢想。
父母應該注意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在空閑時間里,學會和自己的朋友們在一起玩耍,或者是學會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樣可以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交際圈,也能夠讓孩子培養出自己的興趣愛好。
這樣才能夠讓孩子走出網絡的世界,和朋友們一起玩耍,讓孩子變得更加的聰明,能夠更加的全面的去發現問題。
三、如何引導孩子合理的使用手機
1、 家長以身作則
孩子之所以會沉迷手機,主要原因是因為家長總是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很少對孩子進行合理的管理。當孩子回到家之后,家長又是不停的看手機,這就會讓孩子很容易產生叛逆的心理。
所以說想要讓孩子改掉玩手機的習慣,家長就要以身作則,先從自身做起,改掉愛玩手機的壞習慣,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2、帶孩子去接觸一些新鮮事物
孩子之所以會沉迷于手機,很大的原因就是對于身邊的事物感到好奇。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去接觸一些新的事物,比如說去博物館或者科技館,讓孩子去接觸這些新的事物,從而讓孩子接觸到一些新的東西,從而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滿足。
3、家長要做好榜樣作用
在這個信息化的社會中,大部分的人都喜歡看電視,因此,孩子也是一樣,家長也要改掉看電視的習慣,在孩子面前盡量減少看電視的次數,并且每次看電視的時間不要超過1個小時,這樣才能夠讓孩子的內心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