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的孩子 愛奇藝
孩子不聽話,一直鬧不停,讓人很無奈,畢竟現在孩子還小,就任性了一些。
在《偶爾會想發火》中,霖霖頑皮、淘氣,父母奈何不了他,忍不住動起了手。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當然,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會“好言相勸”。
不過,這次他還是拒絕“談判”,于是我找來了攝像頭,拍攝了一段視頻,再放回視頻。
我看到整個過程下來,沒有感受到對方真實的心情,也沒有想著“解決”他的痛苦,只想看到他的需求。
這種狀態,每個人都有,只不過有人被強行把它“消滅”掉。
我承認的,我也承認,我確實做錯了,而且這種“以暴制暴”的方式,真的管用。
可事實上,它也確實不妥。
我們很多人都沒有被“打”過,并且由于親身經歷,都有過類似的經歷。
但是,如果真的沒有太多記憶,那可能是因為我們在童年時期對于別人的體罰過。
或許我們也會這樣做。
或許,如果對方還是我們的孩子,“打”對方可能就會改變了。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肯定會受到懲罰。
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這種懲罰應該和我的孩子定的規則相一致。
但是,這個規則是存在規則的,是符合孩子“生物三感的”階段的。
有時候,孩子的行為不符合孩子“生物三感”階段的規律,我們可以把它“對癥下藥”。
舉個例子。
比如,我們家孩子喜歡在吃飯時大喊大叫,“你怎么這么不聽話,吃飯還沒吃完呢!”
我們怎么辦呢?
我們可以先坐下來,和孩子商量,玩游戲的時間或者是每次只能玩20分鐘。
這個時候,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我們就會給孩子規定一個規則,讓孩子去遵守。
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到了規則上,如果我們堅持了這個規則,那么孩子就會更愿意遵守。
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把孩子當成是一個平等的人,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用語言來教育孩子。
我們可以用肢體語言來教育孩子,比如說孩子喜歡的玩具,我們可以說“我們來玩10分鐘,我們現在開始,我們一起來好不好?”或者是說“我們一起來好不好”,說出來的時候,我們語氣要堅定。
還可以在游戲結束之后,一起去玩。
父母要想辦法讓孩子從電子產品中抽離出來。
前幾天,我給孩子看完一套兒童心理學繪本《睡前故事》,這套書里的故事我感覺很值得借鑒。
這套書就是對于寶寶來說的,睡前故事能夠讓寶寶獲得到更深層次的滿足感。
《我要挑燈選床》
是一套很有名的睡前故事,每個寶寶都有不同的心理營養,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充分的陪伴,讓孩子知道在什么時候,該挑燈選床。
一本書里會有各種各樣的睡前故事,為了寶寶講睡前故事,他需要家長耐心地陪伴在旁邊。
《兒童健康講故事》
主要作者是知名的兒童心理專家、睡眠專家、兒童健康管理專家、人民大學教授鄭淵潔。
為了讓孩子從睡前故事中獲得良好的睡眠,他在入睡前就用小故事和孩子交流,幫助孩子更好的入睡,并給予幫助,期待的小寶就會改變。
《兒童健康講故事》
每天晚上講給孩子聽,培養孩子的睡眠習慣,還可以幫助孩子睡前讀故事,讓孩子更好的睡整覺。
《兒童健康講故事》
這套繪本里包含著很多小朋友睡前故事,通過精美的圖畫,讓孩子在故事的情節中明白了什么是早睡早起,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時候,希望孩子更能理解其中的小故事。
我自己也是后來知道了,當孩子睡覺以前,我就經常和孩子一起閱讀《小睡小故事》,《小青蛙》《小青蛙》《我的好習慣》《我愛幼兒園》等等,這個繪本是我的小本,孩子特別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