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叫之后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大人受得住氣嗎?會被吼得打嗎?
吼叫對孩子沒有作用,但是并不代表沒有有效的教育方法。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更重要的是,孩子更有可能因為被吼叫后產生了內驅力,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課。
真正的教育,不是話語術,也不是行為上的批評。
那么,我們究竟該如何做,才能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呢?
01 遵循孩子發展規律,不要去催促
有一個周末,熊娃在小區玩耍,奶奶喊他吃飯。熊娃在吃飯,他也很不開心,氣得對奶奶大喊:“我不要吃飯,吃飯就要打游戲”。
婆婆氣得急著,一巴掌就打在他的臉上,他也“哇哇”地哭了起來。
其實,這個時候,孩子的專注力非常好,即便是小朋友玩游戲的時候,也能夠全神貫注,很專注。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場景是經常出現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游戲,各自玩各自玩各自的,而家長卻在一旁監督孩子,這樣的陪護式陪伴,讓孩子越來越覺得窒息,難以承受。
其實,這種陪伴并不是孩子想要的,孩子的天性,家長沒必要一直圍著他轉。
而是應該在有限的時間里,與孩子一起去玩,一起去做一些孩子喜歡做的事,讓孩子得到放松,從而更好地培養孩子專注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這4個小游戲,能讓孩子在不同的場景中,專注于其中,并且能做到專注。
1、《上下五千年》
記得女兒有一段時間喜歡看《上下五千年》的情節時,我就跟她說,“這個地方是講故事的地方,不能打擾到別人?!?/p>
但是,后來,我還是決定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她多看一些故事書。
這個過程我發現,她并不沉迷于看書,而是在空閑時間玩,甚至還在圖書館里搭積木、拼拼圖。
2、《海底世界》
推薦
《海底世界》是一部經典的動畫片,片段、情節都非常精彩。
但是,有一個關鍵詞是“美麗”。
每個人都有可能受“美麗”的“誘惑”,陷入“邪惡”的境地。
當一個人的“生存能力”提升,對事物的認知變得更加客觀、真實,在現實中,她也許不會感到痛苦。
但是,在這種“生存能力”上,她還是有必要被要求,被約束著。
這就是影片用直白、直白、有趣的方式傳達了作者對人生的不同判斷標準。
“毒友誼”這個詞也許很長,直白的直白,卻能為孩子的三觀帶來很大的啟發。
作家周國平說:“沒有情感就沒有教育,教育是將人培養成‘人’的一生。情感的教育是終身的教育,父母的教育永遠是最重要的教育?!?/p>
就像作家周國平說的那樣:“教育的本質就是情感引導?!?/p>
之前,有位校長在網上發了一段話:
“有些人覺得教育就是灌輸,強迫孩子去接受一些東西,了不起效果,甚至還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一種心靈的教育,讓孩子懂得感性,學會理性?!?/p>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的職責就是幫助孩子,讓孩子過上正常人的生活,讓孩子快樂的成長。
那么,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1、父母的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發現超過85%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喜歡抱著手機,沉浸在手機里面的世界,不論做什么事情都會隨著手機而改變。
其實,真正想讓孩子遠離手機的是父母的行為,父母的行為,很有可能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想讓孩子不沉迷手機,父母要做好這3點
很多父母在孩子剛接觸手機的時候,就開始嚴防死守,生怕孩子接觸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