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如何微笑管教?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很多家長也逐漸認識到,有的家長甚至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經常與孩子們大吼大叫。有的時候還會反過來吼孩子,對孩子大吼大叫,企圖用肢體暴力的方式來讓孩子停止這種消極的行為。
那么,在我們生活中,有沒有家長覺得自己吼孩子沒有問題呢?其實,答案是肯定的。那,怎么做才可以不吼不叫管教孩子?家長要怎么做才能不吼不叫不吼不叫教育孩子呢?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家長可以試試這幾種方式:
1、 用視覺提示代替嘮叨
有時候吼叫孩子,會讓孩子產生一種無力感,覺得自己不被愛,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內向、叛逆、膽小,不愿意與人溝通,對孩子的性格塑造非常不利。家長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
2、 用語言表達憤怒
當我們生氣時,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根本無法表達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出現口角沖突,這種情況下要注意,如果孩子經常用憤怒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情緒的表達就比較容易失控。所以家長在這個時候,可以跟孩子說:“我現在很生氣,所以不想理你。”當孩子平靜下來的時候,你再跟孩子溝通。
3、 學會適當的示弱
在很多時候,孩子發脾氣,是因為他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家長在這時,應該適當地對孩子示弱,讓孩子明白,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在每個人都有表達情緒的權力,但是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時候,別人不能理解你。可以通過喊來引起別人的關注。
4、 用幽默化解孩子的怒氣
情緒是會傳染的,你很生氣,你很憤怒,你很害怕。所以大聲吼大叫對孩子非常有可能會嚇到孩子,更有可能會讓孩子變本加厲。所以,對孩子說出你的憤怒話語,要先處理情緒。當孩子發脾氣時,你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化解他的情緒,等他平靜下來了,再來跟孩子說剛才的事情,避免產生更大的誤會。
5、 讓孩子知道,不要成為你的唯一宣泄口
孩子會在每一刻,不斷地尋找你的愛,但是,不要忘記,你的愛永遠不會因為你滿足而減少,叛逆的孩子會以更大的叛逆來抵抗你的耐心。你不該用這樣的方式和他說話,只是因為他已經長大,有自己的想法了,這種失望并不會因為你的控制而消失,相反,他會因為你的放棄,而更加叛逆。
6、 多去鼓勵孩子
鼓勵孩子,而不是貶損孩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要接受的是來自父母的認可,這讓他覺得自己很棒,同時,他也知道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這讓他覺得自己有力量,而且這種力量能幫助他在以后人生中遇到挫折時更好的去迎接挑戰,這是一種很大的力量。
7、 時不時地自慰
讓孩子知道自慰是不好的,也是正常的。當孩子經常接觸自慰,就會讓孩子慢慢地養成回避行為習慣,因為他知道自慰是不好的,是不道德的,但這對他自己的身體很不好,也是不道德的,他也會把自慰和身體的疼痛聯系在一起。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因為自慰可以緩解壓力,達到一種自我保護的效果。
面對孩子自慰,我們可以這么做
1、 先把孩子當下的問題理解,再去了解孩子的感受,問孩子他這樣做的理由,孩子可能是壓力太大了,心情比較沮喪,家長不要因為這個而責備他。這樣的提問方式可以讓孩子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感受,了解他們到底是為什么而自慰,了解他們對于身體的喜好,了解他們性取向的需要,同時也讓他們正確的對待身邊的人。
2、 接納孩子的感受,不要打探孩子的隱私,也不要說什么“你會有什么煩惱?在我這里待會”等,而是要認真的傾聽孩子的傾訴,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引導孩子的心理健康。
3、 教孩子換位思考,傾聽和思考問題。比如家長可以讓孩子說說,“看到今天我們班上的同學有同學和你說說話,你們現在的心理有什么感受?”這樣孩子會感到很高興,他就會把心事放在心里,而不是自己悶在心里。
其實,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不同的成長過程,在不同的階段,孩子會有不同的“煩惱”,當他的“煩惱”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就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可能會導致他們的性格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內向、自卑、憂郁、抑郁,甚至做出一些攻擊性行為。家長可以通過引導,將“煩惱”轉化為“樂趣”,引導孩子們探索和思考,激發孩子的潛能,讓孩子的心理健康之路更順暢。
各位家長們,你們平時要注意引導孩子,提高他們的抗壓能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