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沉迷游戲怎么辦?
孩子沉迷游戲怎么辦?
今天為大家總結了幾個關于孩子沉迷游戲怎么辦的,教大家如何解決的問題,希望能幫到家長們。
很多家長看到我的文章,總是會說,不知道要怎么辦?孩子還小,如果我直接說,你玩游戲還能考出好成績,是不是太棒了?這時候孩子就會覺得,學習是為了讓家長開心。當一個孩子在學習中沒有目標的時候,他就會放棄學習,失去了學習動力,這樣的孩子很多孩子在初中的時候都有過厭學的情緒。
因此,為了孩子,家長們一定要放下“身段”,把自己的身段放下來,讓自己和孩子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讓自己從對孩子的態度上去教育孩子,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父母要先把自己的位置放下來,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做到表里如一,做到明明白白。
這一點是我最近工作中一直想到的,就是對自己要求高一點,才能給孩子一種正面示范作用。
如果自己平時對孩子的說話方式不太好,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會放棄某些原則,而不是對孩子做正確的引導。
比如我遇到的孩子只要一碰家里的東西,就躲進我的懷抱里,我就會問她,“寶貝,你怎么了?你怎么了?我當時正在做飯,一不小心把手碰到了桌子上,有些燙手會被燙傷。你不知道你這么厲害嗎?我看到你手上有一點點水泡,就趕緊把手縮回去,幸好,手上沒有水泡。”
這時孩子才知道,原來爸爸剛才摔倒了,手上都是水泡。我也知道孩子摔倒在地上會疼,所以就和她講了道理:“寶貝,媽媽特別想你把手洗干凈,這樣媽媽就可以給你買個新的玩具。”
有時候孩子在家里摔倒了,看到這個事情,家長會說:“誰讓你弄臟了?誰讓你這么不小心的!”
孩子就會自我懷疑,進而會覺得自己不好,媽媽真的不是愛我了。因此,在這樣的一種情境下,孩子的內心會更加的缺乏安全感,更加渴望得到父母的關心愛護和支持。這就是愛的區別對待。
父母要學會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大部分父母都會有一個錯誤的認知,認為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但是無條件的愛不是溺愛,不是縱容,不是溺愛。而是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真實的感受和真實的行為是什么,而且父母是愛他的,要無條件的。
當孩子犯錯誤時,父母要用無條件的愛來教育孩子,而不是溺愛。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愛的,讓孩子知道這樣的愛是值得被珍惜的。孩子也會意識到自己做錯事應該受到懲罰,這有助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魯道夫·德雷克斯認為,孩子出現錯誤是因為孩子的行為激活了他的內在的需要,而不是被家長的情緒給忽視了。
孩子每一個”壞行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內心強大起來,更好地面對生活,他才能成長為內心強大的人。
孩子的成長其實就是他自我的過程,只要家長愿意放開手,他們總會慢慢去嘗試。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