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私信說小孩子不聽話,就要打,打。
兒子開家長會時,老師還說她兒子經常懟老師,有的甚至罵老師,老師你什么都不說,咱們老師什么都不做。
可能是因為老師對你很失望,所以你希望媽媽給你一點建議。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請你一定要和老師交流,向老師反映一下,你的兒子在班上表現怎么樣?
在跟老師溝通前,你一定要先說好。
現在,兒子已經十六七歲了,你說他叛逆,他肯定會反對。
你說老師評價一句,他肯定是會反對,甚至于會跟老師對著干。
你說老師不理解你,其實他可能只是不理解你,不理解你的工作。
你說他叛逆,他覺得他叛逆,但是他又不想聽你的。
那他是真的叛逆嗎?不一定。
其實他根本就不叛逆。
我認為,你之所以叛逆,是你沒有理解他,是你不夠理解他,他不愿意聽你說。
叛逆期的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父母的理解。
但是很多父母覺得,我都是為了你好,你怎么還不理解我呢?
是啊,叛逆期的孩子其實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認同。
家長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理解他們。
孩子想要的其實并不是父母的關心,而是父母的理解。
如果父母能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就不會有那些所謂的叛逆期。
但是,如果家長在孩子處于叛逆期時,只是一味的指責批評孩子,或者強制要求孩子,那么,孩子的叛逆行為就會變得更加的強烈。
孩子小的時候,可能對父母的管制、管教方式會表現出特別的反感,但是一旦孩子長大,這種反感會更加的嚴重,甚至會導致孩子無法從父母身上獲得父母更多的理解,親子關系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所以,孩子叛逆期的時候,父母應該從孩子角度來考慮問題,多傾聽孩子的想法。
如果父母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那么,孩子就不會因為父母的高壓政策而感到壓力山大,甚至還會變得更加的叛逆。
此外,當父母與孩子發生矛盾,父母也可以尋找另外一種方式去解決問題。
比如說,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媽媽,面對孩子與自己意見不同時,她可以去找一個孩子更加不同的方式去解決,而不是一直吵架,直到兩個人都累了,最后孩子說我沒有了,她很驚訝,覺得自己是正確的,她應該去找另外一位家長溝通,協商,或者說讓另外一個家長跟自己孩子一起去尋找另外一個更好的方式。
當父母和孩子協商,解決問題的時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先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比如說,這個孩子現在最傷心,媽媽這樣做,是不是能讓孩子慢慢的知道,原來這個孩子之前一直受欺負是媽媽沒有告訴他的,而且為什么會欺負他,讓他覺得是自己沒有管好自己,當媽媽真正地和孩子溝通以后,你知道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舉動時,他就會知道了,原來他自己就已經受欺負了。
如果這樣,父母再去和孩子交流,對方也許孩子已經不說什么,但是他通過這件事,了解到,其實欺負別人,是他自己的錯誤行為,是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行為,他需要再求助父母,或者說出辦法。
3.爸爸在外地工作,也不會事多,只有爸爸的工作時間多了,所以爸爸不需要參與孩子的教育。
這一點其實也是很多爸爸在外工作,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很少是奶奶或者姥姥照顧。而且奶奶對孩子還是比較溫柔, 她可能對孩子的一些行為還是比較嚴厲的,或者一些情緒比較多的,那么對孩子的一些教育就會比較少一些。
4.姥姥也會教唆孩子去欺負其他孩子。
很多媽媽,她們通常有這樣的一個習慣,當孩子一調皮搗蛋的時候,姥姥就會說:“你就知道調皮搗蛋,把你爸給扔了,一天到晚做這個也不行,做那個也不行,”
所以就會讓孩子形成一種不被家人喜歡的觀念,覺得人家就是來搶自己的東西的,而且是來打自己的,那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但是這種方法其實非常不好,它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覺得人家是對自己的認可,是真的為自己好,所以孩子就會更加變本加厲的去欺負其他人,導致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
總之,家長不要認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實孩子上小學了,他就會產生很多的問題了,所以家長要注意孩子,平時不要忙著忙著給他創造更多的活動,那么孩子自然而然也就不會在無理取鬧的情況下去欺負別的小朋友,因為他也會做出一些不正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