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培訓講座已上線
尊敬的各位老師、家長朋友們,我們大家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我們平時對于孩子心理健康的訓練內容,你有更多的經驗分享嗎?歡迎大家來踴躍留言。
心理學專家: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長們可不能大意,希望大家聽得更明白,也希望家長們配合家庭教育。
從眾多家長的案例和數據中,我們發現一個事實: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下,孩子的問題確實是家長的一大難題。
家庭教育的工作成果,并非家長的硬性要求,而是要與學校、老師、社會協調一致。但是家長對孩子心理教育的認知還處于較低水平,更多的是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以為孩子只要聽話就好了。
而心理健康的家長在與孩子相處中會比較尊重和理解孩子,不會隨便對孩子進行評價。
我曾經遇到一個家長帶著孩子來找我咨詢,說孩子現在初三,各方面的知識儲備量增多,在學習方法上面有所欠缺,而且學習方法也不太講究科學,所以初三的考試成績不理想。
孩子的行為表現其實是他內心的“求助信號”。我們如果不及時覺察到孩子的求助信號,就無法及時給到他后續的幫助。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以下行為表現,很可能就是他在發出“求助信號”,說明他內心對你此刻出現的狀態是無意識的,你又不知道他的“求助信號”。
01
在生命早期,經常受到傷害
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行為,還在對待自己的孩子,孩子將來也很難去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有問題的,更不會反思自己。
他們會覺得我為什么要跟別人去表達?如果跟別人交流的時候,別人說這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情,我為什么要這么做?所以他們不會去主動關心身邊的人,
也不愿意跟別人表達自己的情緒。
02
有時候,孩子需要的并不是“幫忙”
父母最需要的是“傾聽”。
孩子在向我們訴說的時候,希望我們能傾聽他們的內心,而不是一味地說教。
因為我們無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孩子更需要的是“心的交流”
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用心傾聽孩子。
《
兒童溝通心理學》中說:“傾聽就是讓孩子把話說出來,而不是武斷地告訴他們應該怎么做。”
傾聽孩子,就是讓孩子把話說出來。傾聽是人際交往的第一步,也是親子關系的重要一步。
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傾聽,成就孩子健全人格》一書中提到,當我們傾聽的時候,其實是在充分交流。
孩子在一邊聽,我們家長卻在一邊忙著做自己的事情。
長此以往,孩子耳濡目染,一定會受到你和周圍的人的影響,成為一個能夠傾聽別人的人。
08
學會尊重孩子
尊重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前提,學會尊重也是溝通的前提。
在中國家庭,很多家長習慣性地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什么尊重”、“我都是為了他好”。
但是,這種觀念,大錯特錯!
即使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但他們依然會有自己的小秘密,有自己的小心思,很多小秘密,但是,這終究是屬于他們的,屬于他們的,就一定是屬于孩子自己的。
而我們的人生,終究是要自己過的,任何人都替代不了。所以,作為父母,只有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他的意愿,孩子才愿意向你打開心扉,與你分享自己的想法。
要相信他,尊重他,支持他,做他的后盾。
中國傳統文化里有一句話: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成長,孩子才會更加自信。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