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暴躁不聽話圖片來自網絡
我是從事教育工作的語文老師,用很淺顯的語言告訴父母,怎樣教導孩子,該怎么教育孩子。還好,一切都還來得及。我和孩子爸爸工作時間長,一個月的時間就從“今是草般的晴天霹靂”變成了“天雨潤千般”,帶來的改變與改變,使我們不再懼怕孩子青春期的各種壞習慣。所以,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很多時候,在我們眼里,是危險的,因為那不是你的孩子,那只是孩子,因為是你的孩子,他們可以獨立。
然而,面對一個青春期的孩子,我們最應該做的是什么?我們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步入正軌呢?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一,無條件的愛。
要知道,一個健康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愛,渴望得到老師的寵愛,家長要學會正確的愛孩子,特別是“打”這種暴力行為。孩子做的任何事情,都在情感上獲得父母的愛。孩子從父母這里獲得了充足的愛,才有能力去表達自己的情緒,才有能力去跟人交往,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
就像是視頻中那個孩子,在看到老師打,他為什么會生氣,他的情緒就跟老師打了“冰棒”。
其實,“打”這種暴力行為背后的語言表達方式,也是我們心理學里的一個說法,叫做“情緒勒索”,是一種很嚴重的傷害,我們被它綁架了,如果說孩子害怕的話,就是“情緒勒索”,而非“憤怒勒索”。
孩子是情緒的主人,他們不會壓抑自己的情緒,不會壓抑自己的情緒,不會憤怒,就會通過各種手段去反抗,比如“厭學”,“逃課”等。
這種情緒也是“負面情緒勒索”的一種,讓孩子感受到的是恐懼、擔憂、不信任。
孩子會因為害怕而選擇逃避,在家里找不到可以尋求幫助的人。
第二種,無意識的逼迫使孩子尋求權力,形成依賴。
孩子在2歲開始進入無意識的爭斗,他會認為自己的力量不可小覷,他需要對自己的力量有所保護,如果沒有這個能力,他就會變得想控制父母。這個時期的孩子是通過與父母作對,通過反叛獲得權力感的。
第三種,有時會更加強烈的反抗父母。
這個時期的孩子就像一頭躁動的刺猬,稍微有點不順心就要離家出走,像是定點抵抗父母的權威,父母不允許就非得離家出走。這個時期的孩子是最難纏的,無論父母給他講道理還是打罵,都不愿意接受,但是父母會越是希望他做什么,孩子就偏要做什么。
父母雖然和孩子是講道理的,但是孩子卻是不聽話的,對父母的管教會非常不滿。這時的父母即使再怎么做,也很難收到預期的效果。
其實想要和孩子更好的交流溝通,父母要先放下身段,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尊重孩子的想法
父母和孩子之間其實也是平等的,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有的時候可以對孩子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但是千萬不要提出一些過于嚴厲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也要平等地進行交流,這樣才能夠培養出孩子健康的人格。
多和孩子交流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是極為重要的,如果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那么父母的教育方法也是比較困難的。那么父母就要多和孩子進行交流,不能總是一味的以自己的父母權威對待孩子,在和孩子進行交流的時候,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如果是因為在其他的事情上面進行了錯誤的處理方式,那么父母也要及時改正。
這樣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加的聽話懂事
,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更加的親密無間,只有父母的教育方式更加的正確,也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懂事。這樣一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會變得更加的融洽,孩子在之后的成長過程中也會變得更加的優秀。
結局二: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很多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不敢說出來,所以父母的行為會影響到孩子,當孩子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父母就會主動的去解決問題,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獨立,因為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之后也會主動的去和父母訴說自己的內心的想法,這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的優秀。
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度過叛逆期?
1、允許孩子犯錯
孩子在12歲之后,他們的思想也會慢慢的成熟,而這個時候如果父母一味的去控制孩子,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愿意去和父母進行溝通,所以父母可以嘗試著慢慢的去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給孩子自由,這樣的話也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獨立,因為父母可以選擇,所以當孩子出現叛逆的時候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孩子,不要去破壞孩子的界限,也不要去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2、適當的放手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父母也應該學會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可以做一些事情,這樣的話可以讓孩子更加的自律,家長可以通過適當的鍛煉讓孩子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情,這樣的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且也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的優秀,因為當孩子真正得到這種成就感之后,就不會再將這些事情放在心上,所以說如果孩子出現叛逆的情況的話,那么父母就要注意了,一定要適當的去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