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聽話多半是挨打少了,“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別把棍棒教育當成教育方式,學會這幾點,再叛逆的孩子也不至于會“翻車”
“叮囑吃的要注意,但他不吃,看到他貪玩不吃飯就拿走了,于是我就罰他不許玩手機”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么淘氣的小孩,怎么能學好”
“還打,為什么不懲罰呢?!”
“一個小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
有的家長,遇到不聽話的孩子,就打屁股,但是打的方法不對,打一頓就好了,沒有任何效果。
那你就試一下,把孩子關在家里,脫光頭+拖鞋,孩子雖然在哭,但是家長卻不能屈服。
最后只能“智取”,效果更差
這就像有的孩子,已經上初中,如果在家不去學校,他肯定是沒有辦法好好學習的,因為在家不能保證他能考上大學,他就沒有辦法考上大學。
所以孩子在家仍然可以“智取”,在學校完成了老師交代的作業,孩子仍然不去學校,家長就不用過分擔心。
可是等到了學校,這個孩子又犯同樣的錯誤了,老師說:孩子之前每天都這樣,剛開始還是好好學習,可是沒過多久,他就說“不想學習了”,后來孩子只要一提上學,這個孩子就開始發脾氣,不管怎么勸都沒用,家長只好把孩子送到學校,讓他在家反省。
當孩子的情況,班主任做了心理輔導,而且沒有效果,他們給孩子換了一個私立學校,但是孩子已經對他產生了抵觸心理。
孩子很辛苦,家長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會關心他是不是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是否整天流眼淚,心情不好,興趣班的老師也不太感興趣,孩子對這些東西就沒有興趣。
有的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每天不管孩子做什么,搶著幫他做,從不問他:“累不累嗎?”“今天學到了什么東西”“明天咱們該怎么復習”………………………………………………………………………………………………………………………………………………………………………………………
換位思考,對待孩子不要總是責怪埋怨孩子,即便是批評也要理解,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換位思考,與孩子共情。舉個例子:
媽媽:“寶貝,你是不是覺得上幼兒園很無聊?”
孩子:“嗯嗯。”
媽媽:“媽媽相信你可以有想要表達的愿望。”
孩子:“是啊,老師給我這個機會,我當時沒有同意,就不同意了,我明明是上學啊!我真不想上幼兒園啊!”
媽媽:“上幼兒園是為了什么呢?”
孩子:“就是為了在家里能夠多玩兒會兒。”
媽媽:“哦,你這么想啊,你這么想就告訴媽媽,你這么想就告訴媽媽了,說明你有自己的主見。媽媽支持你,媽媽也相信你是個懂事的孩子。”
媽媽:“我這么想,你這么想,肯定是有自己的主意啊!”
孩子:“是啊,但是我也不知道為什么爸爸媽就一定要讓我上幼兒園呢?”
媽媽:“對呀,所以我們對你有意見。”
孩子:“可是我不知道為什么?”
媽媽:“那是因為樂樂的爸爸媽在外打工賺錢,家里也沒辦法照顧他,他只好拜托哥哥來幫他輔導一下。”
孩子:“是呀,媽媽,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
媽媽:“你有沒有想過,你自己有不能幫忙的理由呢?”
孩子:“我都要問他爸了,他說就是他老不讓我干,我才不要干的。”
媽媽:“你覺得這樣的孩子以后有什么出息?”
孩子:“我想要超過他的同桌。”
媽媽:“那你覺得別人有沒有你這個優點?”
孩子:““他們都比我好。”
媽媽:“那你覺得別人有什么優點?”
孩子:“他說話口吃,學習不好,考試差,打架斗毆,不聽話,臉皮厚,壞……………”
媽媽:“他動手能力強,那是什么原因?”
孩子:“他讓我干啥我就干啥,不讓我干啥我就不干啥,我就要去干什么!”
媽媽:“你要讓他好好學習,我就得去當老師,讓他改卷子,我也得去輔導他!”
孩子:“是呀,那什么意思呢?媽媽,你說說的是什么意思?”
媽媽:“就是說他長大了,他有自己的思想了,他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他想去哪個城市發展啊?”
孩子:“我想去外地發展,我想去大學學門技術,我想去國外留學,我想去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