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焦慮你平凡的孩子也可以發光發熱,不焦慮你做了什么?
當孩子每次聽到家長說“你看看人家XXX,你怎么就不能學學”時,內心的挫敗感,在每次說起“我很差勁,我不行”時,內心的釋懷和同情減輕了不少。
孩子有很多時候是敏感的,所以家長不要總是過度的強調,一次小小的失敗,甚至會引發他們的強烈的挫敗感,孩子的價值感會慢慢降低。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前幾天小張跟我抱怨說,為了要考最好的學校,她家人不讓她出去玩。說考好了,她就高興,說要是考不好,她就高興。說要是考不好就不高興,甚至到了考不上大學的地步。小張說他其實現在才意識到自己確實對孩子太苛刻了。
很多時候,當我們成年人自己都沒有經歷過挫折的時候,又怎么能要求孩子經受過失敗呢?
有一個媽媽跟我說,她女兒上初中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語文考試考砸了,她當時很生氣,就將孩子狠狠地罵了一頓。結果孩子就賭氣地說:“我沒有考好!”
結果當她問孩子考試有沒有考砸的時候,孩子卻回答說:“沒有,語文是我最不喜歡的科目,但是我考了一百分,可是你沒有及格,你就不開心。”
媽媽很生氣,問孩子為什么會這樣說,孩子就回答:“你知道我為什么不開心嗎?”
媽媽更生氣了,問了孩子一句,為什么不開心?
孩子就大哭起來。
所以這時候我們,媽媽不能直接給出答案,而是直接說:“你沒有考好,所以媽媽不愛你。”
這是一種很直接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接受這種方式,然后孩子就會感覺自己被理解了,媽媽的難過也沒有持續多久,孩子就會和自己的情緒對話,就會說實話了。
在面對孩子之前,我們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處理好孩子的情緒。
3. 用良好的情緒和孩子溝通
在處理孩子之前,首先要處理好孩子的情緒。
之所以孩子有情緒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夠,但是我們的能力卻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培養。
我們可以讓孩子把他積攢的情緒,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化解掉。
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心態也會變得更加平和。
之前看到過一個案例,一位爸爸通過孩子假期的最后一天送孩子上學,來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在爸爸眼中,假期里,孩子做的事都是那個幾個完全不一樣的。
這個假期作業質量也不太好,原來作業按照這個模式執行,沒這么快,但是開學后孩子的作業又亂了套。
這位爸爸是一名焦慮癥患者,他擔心孩子開學后孩子就沒有辦法獨立完成作業。
最后孩子的成績上不去,急得家長實在沒有辦法,就只能每天晚上給孩子輔導作業,可是孩子的成績還是沒有多大的起色。
父親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開始靜下心來學習,并且孩子也逐漸主動的去上興趣班,并且在開學后的學習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每次考試成績也都在穩步提升。
其實這位父親的做法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在孩子暑假期間,一方面讓孩子多學習,另一方面可以給孩子放松一下,讓孩子玩夠。
于是這位父親決定給孩子報了一個輔導班,以此來幫助孩子提高成績,同時也增進親子關系。
孩子在暑假期間遇到困難,家長可以適當的幫助孩子渡過難關
在孩子還沒上學的時候,他們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父母在這時候應該多鼓勵孩子,給孩子信心。
孩子沒有提出問題,父母也不要過于擔心,因為這個時候只要父母耐心的引導孩子,孩子就能夠在學習上獲得更多的成就感。
也可以和孩子約定考試的次數,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的時間計劃,當孩子學習任務完成的時候,父母要及時給予鼓勵和夸贊。
最后是督促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很多時候,很多時候,孩子缺乏的不是自覺,而是我們總是對孩子指手畫腳。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
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父母需要注意的是: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么要學習,學習這件事情,要有什么用處,應該怎樣學習,從而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01、要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知識和技能,而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自己學會”,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正是學知識的黃金時期,需要自己的動手能力,父母應該讓孩子從小養成學習的主動性,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
02、要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沒有了父母的言傳身教,孩子也不會懂得學習的重要性,父母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02、要讓孩子學會感恩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感恩,是孩子愿意和他人共同成長的基礎。
學會感恩是一個人成長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