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意義是什么?對于成年人來說,人生的意義是什么?你能從一開始想到它,你就會相信它的意義,并將它當作是一種信仰。
1
心理健康的意義是什么?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心理健康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各種各樣的、涉及人際交往和社會問題的心理障礙,而青少年精神障礙通常在青少年時代就已經存在。
有人可能會說,心理健康跟身體健康是沒什么關系的,尤其是心理問題!
那到底哪些因素會導致青少年心理健康受到影響?
01. 生理因素
青少年的生理發育與心理發展速度之間有很大的差異。
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速度之快,往往在10歲之前就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峰。
在兒童心理學上,
這是生理上的一個發展速度,到了12歲之后會慢慢減慢。
另外,研究表明,14歲是孩子的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
在這個階段,他們可以權衡利弊,但是他們的決策能力還沒有成熟,如果在這個階段,他們選擇了較差的結果,則可能會影響到他們未來的發展。
02. 價值觀系統
人們常說價值觀系統是決定人們在生活中的行為方式,也就是說,價值觀系統決定了人們在人生道路上,會走很多的彎路。
犯罪心理畫像專家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中說:
12歲左右的孩子,如果犯錯誤,父母就會懲罰孩子。
而這種懲罰不僅對孩子失效,甚至會讓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嚴重。
因此,父母應該清楚孩子犯錯的原因,在管教過程中,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那么,什么樣的行為才是正確的呢?
1. 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懲罰
孩子做錯事了,父母可以通過懲罰的方式來讓孩子明白,他們的錯誤行為,是錯誤的。
但要記住懲罰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改正錯誤,而不是為了懲罰孩子。
家長要把握好懲罰的度,不能因為孩子犯錯就暴力教育。
2. 讓孩子清楚自己做錯事的原因
孩子做錯事后,父母要讓他們明白自己的錯誤,并且要讓他們知道自己錯在了哪里,要知道知道改正錯誤的最佳時機是在哪里。
3. 在和孩子做出正確的溝通時,要注重溝通的方式方法
四種溝通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而暴力的溝通方式將事情變成了爭吵。
家長不能因為一種溝通方式就忽略不管孩子,要告訴孩子,錯誤并不意味著對所有人都會造成傷害,讓孩子意識到錯誤的原因所在,并且改正錯誤。
有時候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加聽話,家長不妨試試用“魚缸法則”,這樣教育孩子
1. 尊重孩子的想法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這樣的話,孩子才能成長的更好,同時家長也會把孩子教育的更優秀。
2. 改變和孩子的相處方式
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應該給孩子一種尊重,而不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壞孩子。當家長開始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的時候,那么孩子也會越來越優秀。
3. 學會換位思考
每個家長都是從叛逆期成長起來的,所以要學會換位思考,只有家長把孩子當成朋友一樣的對待,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在這一階段,他們就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4. 讓孩子多去體驗生活
家長要去試著去理解孩子的想法,多去了解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做,也許孩子只是想要引起家長的注意,但是卻忽略了孩子真正所要表達的是什么。家長要多去嘗試去了解孩子,嘗試去理解孩子,嘗試著去理解孩子。
比如在孩子摔倒了哭泣的時候,你要做的不是去責怪孩子摔倒了玻璃玻璃導致的玻璃毀掉,而是要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去理解孩子為什么會摔倒,嘗試著去理解孩子為什么會摔倒,然后幫助孩子解決摔倒的問題。
孩子摔倒了不哭,不難過,也不鬧,而是告訴孩子媽媽會一直陪著你。孩子摔倒了哭,孩子摔倒了哭,孩子摔倒了哭,父母就可以說,寶貝,你是不是想要媽媽抱抱,因為你知道嗎?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只有我們去用心去理解孩子,去和孩子溝通,去和孩子溝通,我們才能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讓孩子聽得懂我們說話,聽得懂我們說話。
2、孩子說話時,請給予孩子一些時間
這個時期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還沒有發展的好,很多時候,孩子們只是因為沒辦法給到我們想要的答案。而我們家長呢,又給到孩子更多的自由,所以你要給孩子時間,讓孩子自己去表達。這個時候呢,你可以捕捉到孩子,在表達的過程中,有的時候會自己就開始發脾氣了。
我們家長要學會等待,而不是著急,如果你看到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你可以告訴孩子,我不知道怎么辦,我要去問老師,你可以給老師說說嗎?我們家長應該首先去接納孩子,肯定孩子的情緒,說:“媽媽知道你現在非常生氣,等你冷靜下來我們再談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