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驚恐焦慮癥家長該怎么做
焦慮癥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心理疾病,以兒童和青少年的恐怖體驗和驚恐發作為主,人們容易感到不愉快,害怕、擔心、恐懼、失控、恐懼、坐立不安等。在兒童青少年中這種類型是最容易發生的一種焦慮障礙,它表現為對巨大的壓力無法應對和逃離,同時伴有顯著的身體不適,如頭暈、心悸、惡心、腹脹、消化不良、胃部不適、呼吸急促、心悸、眩暈、肢體發麻、呼吸急促、發抖等。很多孩子在長期的恐懼中逐漸形成了抑郁的心理。
一般來說,這類孩子在生活中總是忍耐、畏縮,不敢發表意見,害怕得罪別人,甚至害怕受罰,出現頻繁交感傷的表現。一般情況下,這類孩子性格都比較內向,缺乏主動、自信心。但是如果孩子長期處于恐懼的心理中,他們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表現出膽小、退縮、焦慮、沉默寡言,甚至對父母施暴,讓孩子更加膽怯。這種心理積攢下去,就容易出現更加嚴重的心理問題。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有的孩子會采取回避的辦法,比如待在房間里獨處,或者經常發脾氣,不愿意和他人溝通交流。嚴重的還會導致自閉癥等心理疾病。
這類孩子并不是只是在家里不聽話,而是為了逼迫父母回到家里去,那么當他的行為不符合父母要求時,父母就會選擇用暴力手段解決問題。在這些孩子的心里,父母既害怕吵架,又討厭父母,都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陪伴和支持,因為父母從來都不是無條件的愛,孩子對父母有敵意和怨恨,因為父母都是通過爭吵不斷地傷害孩子來解決問題,父母只有在孩子的心里才會變得強壯,所以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做出改變。
其次,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
家長要尊重孩子,家長不要老是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去跟別人的長處相比,多去發現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優點,去鼓勵孩子,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最后,家長要學會發現自己孩子的優點。
很多家長因為工作忙,所以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不講究方法,當孩子做錯事時,家長卻以批評孩子的方法,這會讓孩子更加叛逆,而更加不愿意接受父母的引導,因為他們覺得父母根本就不懂自己。
所以,家長要學會發現自己孩子的優點,并且給與肯定。在孩子做的好的時候,家長也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當孩子的優勢得到充分肯定之后,自信心也會不斷增強。
3、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如果孩子沉迷手機,大多數家長的做法是直接將手機沒收,并且嚴厲批評,甚至氣急敗壞的責罵。這樣做的話,只會讓孩子的“叛逆心理”越來越嚴重,對手機產生更加強烈的好奇心,難以獲得良好的效果。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給孩子恰當的引導和規定。
讓孩子正確使用手機,方法如下:
1、提前達成協議
每次在給孩子玩手機前,先跟孩子達成協議,比如做完作業或者做完家務,才能玩一次手機。而且孩子想玩手機,要自己找密碼,密碼會每天更新。維持1-2周,爸媽再視情況作調整。
2、控制使用時長
等孩子滿3歲后,可以適當玩手機,但要控制好時間,每次10分鐘。如果孩子要看動畫片,每周只能看一集,因為每集動畫片可能要15-30分鐘,甚至更長。
3、選擇優質內容
最好單獨留出一個手機,把里面的電影、游戲全部刪掉,關閉上網功能 ,專門下載一些適合小孩看的動畫片或者音樂,避免孩子連續看視頻,反復玩游戲。
4、選擇合適場所
吃飯時、睡覺前,不要讓孩子玩手機,此外,在等車時、旅途中,盡量不要讓孩子玩手機,以免讓孩子養成在等待時玩手機的習慣。日常也不要把手機當成安撫孩子的工具,建議飯后、休息時給孩子玩一會兒。
以身作則,正確引導孩子不玩手機!
有的父母抱怨孩子沉迷玩手機,但自己卻也是不折不扣的手機迷,這種情況就如同“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簡直太可笑。
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模仿家長,仔細想想,孩子第一次接觸手機,是不是通過你的行為示范,甚至主動引導?要想孩子減少玩手機:
首先大人在孩子面前應該盡量減少玩手機的機會。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多陪孩子玩游戲、讀書,總之比玩手機有益的事情有很多,就看家長是否用心。如果你真的想做到對孩子負責,建議你在陪孩子的時候關掉手機吧。
其次如果家長確實有些事情需要通過手機處理,也盡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或者真誠地告訴孩子你是在處理工作。工作處理完立馬放下手機。需要通過手機娛樂放松一下,也盡量選擇在孩子睡著以后的時間。一個負責的家長,絕對不會成天盯著孩子,多觀察、多溝通、多理解孩子,至少在這個過程中,你要做到全身心地跟孩子在一起。
一個負責的家長,絕對不會成天待在孩子身邊,哪怕是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你也要心無旁騖,專心陪在孩子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