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展心理學 兒童與青少年兩代人之間的差異
家庭教育,是家長要學習的教育孩子的一種理念。
兒童成長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0-6歲,這個階段的兒童逐漸形成了自我意識,開始探索自己的世界,如果家庭教育沒有跟著孩子一起去成長,那么兒童的成長會變得更加脆弱。第二個階段是12-15歲,這個階段的兒童已經形成了比較獨立的自我意識。第三個階段就是13-15歲,這個階段的兒童已經逐漸脫離父母,在進入初中和高中。第四個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在家庭教育方面已經有了自己的認知,也有了初步的是非觀念,但是由于這個階段兒童的社會經驗相對還是比較匱乏,對于社會的認知和行為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所以他們可能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行為,并不是特別嚴重,父母要及時的給予重視。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三、青春期心理發(fā)展
青春期階段,也是孩子的第二個階段,也是最讓父母頭疼的一個時期。因為他們在面對著自己身體上的發(fā)育,心理上的成長和社會行為上的變化,產生一種成人感和幼稚感,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通常會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就是叛逆行為, 和父母對著干,以此來體驗一下這種成人的世界。
很多父母總是習慣性的把自己置于孩子的對立面,通過吼叫來教導孩子,而這種習慣會讓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真的有能力嗎?自己真的能處理好嗎?顯然不是。很多時候,這種否定的聲音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會讓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
因此,在這個階段,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甚至比打罵更加有效。當孩子處于憤怒憤怒的狀態(tài)時,他們往往會變得非常暴躁。此時父母要做好傾聽并且安撫孩子的情緒,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3、批評的時候要“點到為止”
孩子在情緒的時候是非常脆弱的,當孩子受到批評時,父母切忌不要對孩子大聲呵斥,而是要給孩子一個擁抱,對孩子說:“媽媽愛你!”然后引導孩子有一個美好的心情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4、及時的反饋
當孩子受到批評時,父母要及時的給予孩子肯定,鼓勵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是愛自己的,孩子內心會變得更加的自信,而且父母也能夠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困難,孩子自然會更加的積極樂觀。
5、犯錯誤時的鼓勵
當孩子犯錯誤時,父母不要打擊孩子,不要一味地責備孩子,而是要鼓勵孩子下次再犯錯誤,避免孩子變得膽小怕事。父母對孩子的夸獎,一定要對孩子說“你做的很好”,對孩子說“你一定很聰明”。這樣孩子就會變得更加的自信,讓他能夠勇敢的面對困難,也能夠為自己的不足尋找方法,而不是一味地逃避。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你今天學的很好,很細心”。也就是說,孩子對于自己做對了的事情,一定要記得表揚他,表揚他的細心和自信心。
6、讓孩子有更多的人生選擇
在生活中,對孩子過多的“關注”其實是在提醒我們,他的“人生”是“我”,而不是他的“人生”。對于孩子的愛,應該有更多的智慧,而不是去給孩子的人生做好充足的準備,這樣的愛是帶著“控制”的,他對你充滿了期待,但你沒有給他適當?shù)膼?他不會給你帶來更多的親密感,也不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愛。
他不可能給你一百分的愛,但你一定要給他很好的信任,這種信任和信任一定要有,不要讓他成為一個小心翼翼的蝸牛。
7、學習中要不斷改進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的挫折,而這些挫折往往是學習上的絆腳石,父母要充分發(fā)揮孩子的潛力,在這方面多鼓勵孩子,給孩子更多的自信心。
8、不能因為某件事情,而否定孩子
作為父母應該告訴孩子,有時候對某些事情,還是要學會堅持下去才能走向成功。
就像李玫瑾教授說的,孩子有時候脾氣倔,要逼一把就像有些孩子要吃那些刺一樣的東西,你應該堅持原則。
你可以對孩子說:“今天媽媽沒有帶你出去玩,是不是帶你出去玩了?”
“這次期末考試沒考好,你覺得有些失落?”
對于這些話語,孩子會覺得父母很敷衍了事,但也許在孩子的心中父母能明白自己是被忽略的,也是被批評的。
如果父母能和孩子一起做一個“勇敢的人”,比如認真聽課,多看書,認真思考,多思考,孩子情緒的負面影響會大大降低。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得很愛看書,不喜歡跟父母頂嘴,孩子就會跟著父母學會跟著“頂嘴”。
當孩子跟你頂嘴時,不做“教育者”,學會傾聽、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看到孩子的閃光點,看到孩子的不成熟,學會正確引導,把孩子內心的煩惱轉移到學習上來,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的變化,孩子不喜歡某個學科,就讓他好好學習這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