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孩子不聽話視頻,完全是在傳遞一種信息。
你有沒有碰到過這樣的場景,孩子一邊玩玩具,一邊抱怨“為什么這個玩具不喜歡,我們家可是最棒的。”
你見過玩具都不收拾,只想玩別的嗎?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你怎么,總是這樣,玩也不是。”
孩子的這一刻板行為,實際上在暗示:“我有需要。”
他在社交中,做得不好,是因為他需要去做一些他不會、不感興趣的事,是因為不被理解,是因為不被接納。
我們應該怎么回應孩子,對他說“不”呢?
第一個:說出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做
第二個:直接告訴孩子,我們的意見
第三個:用故事代替反駁
第四個:說出他的行為
第五個:與孩子一起討論他的不良行為
第五個:父母不要和孩子一起討論,如何避免再次發狀況
在這三個方面,也給我們做出了詳細的說明:
父母不要因為自己是權威,而強行讓孩子去做。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孩子就像是一個機器人,只要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就會被命令,甚至會感到厭煩。孩子的執行力也很差,就像大人,他不知道什么時候是個頭,什么時候是個頭,怎么調整自己的行為,其實都是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如果能清晰地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情緒化的批評,孩子也會從中受益,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也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總之,孩子總是在父母的操控下長大,而父母總是不懂得孩子真正想要什么,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孩子好,殊不知,這是控制欲的最可怕,一個不懂得控制自己情緒的父母,也很難有一個懂得孩子真正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