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肚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不知道要如何跟他說話了。”
很多家長會問,怎么跟孩子說話,孩子就是不肯聽?孩子還不能說話的時候,家長會覺得怎么別扭?是不是自己被孩子氣得過火?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有些家長覺得自己跟孩子說話,不知道怎么說孩子才肯聽,想說卻說不出來?
我給爸媽講過一些具體的例子,希望爸媽們記住一句話: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去處理孩子的事。
當你的情緒不穩定,對孩子大吼大叫,對孩子大吼大叫時,你在想:“孩子為什么不聽話?”
想用自己的方法控制自己?想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
孩子,歸根結底是在提醒你,“我的感覺你不舒服”“你的想法很好”。
我們常常覺得孩子的想法不夠好,實際上是我們把自己的感受和要求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這樣的溝通是無效的,也是無效的。
我們需要學習“利用”自己的感受,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從他的角度去看到他的需求,也許他的想法和感受就會不一樣。
只有當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接納時,他們才會更愿意與我們合作,從而解決問題。
但我們要清楚地說,“尊重”不是“居高臨下”,不是“強權”。
我們也要注意到一點,當孩子的感受被尊重時,才會更愿意聽取我們的建議。
2、拒絕我們,我們不懂得引導孩子正確的表達
很多家長總是站在我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我們的思想很難去引導孩子。
當我們在生活中發現孩子的問題,我們總是對孩子說“不”。
可是,孩子真的能聽得懂我們說的每一句話嗎?
我們有沒有認真傾聽過孩子的每一句話?
孩子的每一句話我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然后孩子的問題我們也不會去反駁,而是選擇更加我們后面的溝通方式。
只有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孩子才愿意和我們吐露心聲,孩子也才能感受到父母對他的尊重,從而愿意和父母分享更多的想法。
3、父母把孩子的話聽進去,可以更好的引導孩子
父母聽孩子傾訴是一種非常好的溝通方式,讓孩子更加愿意去表達自己,這樣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孩子,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也是父母作為“監護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更好的了解孩子的想法,進而正確的引導孩子。
結語:
父母應該主動地融入孩子的世界,多和孩子交流,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達到與孩子更好的溝通,讓孩子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