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聽話的孩子怎么辦?
看到今天我與家長溝通的家長家長們,你們對待孩子不聽話有什么話說,同樣都是想讓孩子走好人生的關鍵因素,有一種人不叛逆,有一種人不叛逆,所以人與人之間的天壤之別,我覺得中國的家長很可憐。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中國家長非常頭疼的一個問題,教育孩子有幾個難點: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1、孩子特別叛逆,講兩句就頂嘴,父母很無奈
2、孩子的情緒非常不穩定,一會兒就高興,一會兒就生氣
3、特別愛發脾氣,一點小事就高興,一點不順心就大發雷霆
4、特別不聽話,一個點就哭,一天只要讓他哭上半小時
5、特別好動,一刻也不停,停不下來,你說什么他都不聽,拒絕跟他一起玩耍,拒絕跟他一起玩
6、特別叛逆,不聽話,你讓他做什么他偏不做什么,讓他好好學習就偏偏不好好學習
7、說話不算數,總是跟你對著干,你讓他向東,他偏偏要向西
8、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脾氣,你不讓他做的事他偏要去做
9、愛跟父母唱反調,不理睬父母,愛和大人唱反調
10、特別容易煩躁,經常發脾氣,找借口不做要挾的事情
11、特別容易沖動,不聽話,脾氣大,容易大發脾氣
我們了解了情緒的來源,那么接下來我們就要分析一下,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了:
1、身體不舒服
孩子的身體不舒服,我們大人在勞累,也會感覺到情緒不對等,這個時候,身體不舒服,就容易發脾氣,這種情況下,大多數的孩子就會以大喊大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不舒服的情緒。
2、孩子突然不想學習,總想出去玩
我們知道,孩子以前如果一直不想學習,會導致成績下滑、心情煩躁,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就會出現消極怠工、不好好學習的情況。
3、與同學相處不愉快
孩子本身就處在叛逆期,如果對孩子總是動不動就發脾氣,還可能導致孩子不愿意與家長溝通交流,從而導致孩子與家長的關系越來越疏遠。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我們要找機會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因為一件小事就大發脾氣,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不愛自己了,所以,孩子才會有真正的離開。
父母對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二、 了解孩子
當我們知道了孩子有叛逆的原因后,就要對癥下藥,找到根源,從根源入手,才能解決孩子在叛逆期的問題。
1、用孩子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
我們可以試著換位思考,如果有一天,你的老板突然給你安排了一項任務,讓你感到很不開心,你是什么感受?這時候孩子就會說:“老板還沒有催我去上班呢!”這時你的反應是什么?你是不是會跟老板說:“是的,我剛剛上班就被老板罵了,我心情不好!”
你的反應是什么?你可能會說:“什么都沒有,很生氣!”
我們的反應是什么呢?就是你可能馬上就會被老板指責,或者你馬上就會被老板批評,然后你就會很害怕,這說明你心里害怕,但是你在用這種方式表達出來,說明你是擔心、焦慮的,那你的想法可能是:“可能這就是我被老板罵的原因”,我當然不能讓老板總是針對我!
我們的反應應該是什么呢?應該是“我感到焦慮,我很生氣,所以我要發泄。”
那為什么不能用這種方式呢?
其實不是因為這種方式讓人痛苦,而是我們有沒有理智。
我們需要理智來判斷,我們需要看到的是這件事情對我們造成的影響。
而不是這樣的一個想法:“我的孩子確實不聽話,我想怎么辦?”
我們應該聽孩子說:“我的感覺是我的感受,不是他的感覺。”
我們可以把這個“感覺”放在一個“解決方案”前面的“良方”前面的“良方”前面的“良方”前面的“愚”前面的“愚”前面的“鑿鑿”后面的“愚”中間,解決的辦法是“補”,解決的辦法是“補”。
“補”完“園丁”后,應該怎樣進行“園丁”補充“園丁”呢?
“園丁”指的是孩子的父母當好老師,提供教育服務。
為孩子提供支持的同時,也要發揮好“園丁”的作用,做好“園丁”的角色,與家長充分溝通、共同教育。
家庭的“園丁”不僅需要孩子的良好習慣,更需要在和諧中塑造出優秀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孩子,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