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輕視孩子的焦慮情緒
經常聽到父母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因為考試沒考好而擔心,但是我的孩子,很少會表現出來焦慮情緒,因為她的父母會很少帶她出去玩,在孩子的焦慮情緒的影響下,我也能明顯地感受到,他的焦慮情緒不斷蔓延。
孩子面臨高考,面對學習壓力,面對父母,孩子也會出現焦慮的情緒,同樣的,也有不少的學生患有考試焦慮癥。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今天,我們就從考試焦慮的幾個典型的表現來進行分析。
考生表現
1.會在腦子里想事情
我特別喜歡在腦海中想象考試場景。考試時頭腦里浮現考試場景,心里想題目就是“平時做什么都一樣”。這樣會把考場當做“遮陽傘”,專門為了緩解焦慮,很容易出汗的。
我把平時的“山雨海”當作“水”,用它來調節情緒。每當我感到焦慮時,我就用它來緩解焦慮,以保證我的健康。
另外,還有“華西都市精神衛生中心”中的“前面試”,我會在考前幾個星期六到晚上去醫院做檢查。
2.我習慣了把高考當做平時上學的生活
在高三這個學期的后半段,我習慣了把我的生活當作是高三所有的生活,生活、學習中的小事都是我自己做主,包括平時在學校的事。
雖然高考已經落下了帷幕,但是,我仍然選擇相信:
“高考已經落下了帷幕,今天是高三的第一天,我將會和你們一起度過這個特殊的日子。”
高考前一天,我卻讓父母看了我的日記,他們說,這封信,是那一刻他們最大的心愿,只有我知道,我的孩子會是什么樣子。
我的孩子會不會就是這一年的樣子,只是我沒有在意。
我和爸爸非常著急,他一聽見我的心就非常迫切,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去他們單位,他們下班回家晚,我才有空就一起嘮嘮叨,我有時候跟他們說,他們頭都不抬地說,我心里不舒服。
第二天我和他爸爸回家,我問他,你們知道我是怎么了?他說,我兒子今年年初二,整天不出門,就知道玩手機,后來發展到我出門就是不出來,也不跟同學們說話,每天就是躲在房間里面,很害怕出來,就連我老公和我媽媽也是經常被我問到這個問題,他們也不敢多問,我老公也不敢多問,因為知道說了還怕他們生氣,還一直批評他,而且怕他發脾氣,但是我都不知道怎么辦?我感覺他根本就不愛我。
第三天,他徹底對我沒話了,從下午四點半就開始鬧,說要打游戲,說家人不讓他再去玩,他越說越要去,后來直接跟我媽媽說不想上學了,要出去打工掙錢。
我當時一聽,真想扇他一巴掌!然后冷靜下來,內心無比的愧疚,感覺又開始動搖,內心總是被逼得很痛苦。
我每天都在思考,孩子到底哪里出了問題,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但是內心卻一直都有隱隱約約約的擔心,所以很痛苦,很焦慮,也很無奈,又不知所措。
我一直沒有正確地去看待自己,我到底哪里出了問題?
我一直在自責自己,似乎沒有盡到一個母親的責任,我拼命的去彌補,卻渾然不覺,我還在把曾經的過錯推給老公和孩子,我感覺自己不能改變了,我在無意識中把孩子當成了我的私有財產,我完全控制不起孩子,孩子也沒有一點自由,我完全沒有對孩子的愛,我感覺我所有的付出都是白費。
每天的生活就是圍繞著孩子轉,孩子也必須要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我想讓他成為一個好孩子,但是孩子卻完全不聽我的話,
這讓我感覺到自己很失敗,我將要用一個很糟糕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我和老公吵架之后,在女兒的房間里,我們經常會大聲吵架,或者是發生沖突。
我們每次吵架之后,真的覺得孩子簡直不要我,連自己的衣服都不洗,只知道玩手機,那一刻我真的很無助,孩子在我的面前,活的那么小心翼翼,我真的希望孩子可以變得陽光開朗,自信滿滿的,可是我的孩子總是封閉自己,不和我交流,我該怎么辦?
老師的話讓我急的想哭,但是我又不能這樣去說,請問:我到底該怎么去引導我的孩子變得陽光開朗呢?
小E老師是一個非常有名氣的教育家,教育界的知名度無人問津,但是她卻能夠把自己的孩子培養的很優秀,她把自己的教育方法論,以及自己教育經驗分享給很多家長,分享給很多家長,可是很多家長不理解,也不愿意去理解老師,為什么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教育方式吧!
小E老師在《媽媽是超人》這檔中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她提倡要“寓教于樂”,因為這是她做為媽媽,帶領孩子做好的第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