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小孩子不聽話不起床怎么辦,把她媽媽給的弄得水到了。讓我很是頭疼。那個小孩不起床不起來,她媽媽給她弄到了最后一塊泥巴,她媽媽換著花樣做,結果這小孩子的磨蹭反而更嚴重了,開始嚷嚷,然后媽媽拿棍子上來就揍了。
孩子醒來第一件事就是趕緊抱起來,我告訴她,打屁股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拽他的手,把他的頭往被窩里打,這樣會讓他沒有感覺,只會從里面打,但是不要打頭,也不能打屁股,否則孩子會失去危險。
不打頭,是最好的選擇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用巴掌打孩子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打孩子可不是一個懲治孩子的好方法,也不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等到孩子下次才會改正。
大家都知道孩子不聽話,一般情況下,打孩子一頓是很有效的方法。
但是,真的有那么好的效果嗎?打孩子的時候,孩子真的會停止哭泣、不再偷溜嗎?不見得。
可是,我們為什么不能給孩子立規矩呢?
因為,有時候我們可能太過于心急,急于求成,又急于求成。
給孩子立規矩,就好比給一個小樹苗,在他小的時候,不及時修枝剪葉,等到他長大了,我們再想著教育他,孩子也不會感激你了。
真正的教育是需要規則,也就是要讓孩子明白規則。
當規則在孩子心中扎根了,他就更愿意遵守規則。當規則在孩子心中扎根了,規則也就成了他約束的內在驅動力。
第二,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尊重他的選擇。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還要給孩子獨立的空間,給予他一定的決策權。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要去積極幫助他分析原因,并給予幫助,讓他自己發現自己的問題,自己尋找解決的辦法。
這個過程很漫長,對于父母來說,也是一種成長。
父母通過這種參與,不僅能增進親子關系,還能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在以后遇到問題時,也愿意和父母商量,和父母一起解決問題。
第三,讓孩子的自我意識更加強烈。
青春期孩子正處于一個獨立自主的時期,會對父母的依賴更甚,更容易與父母發生沖突。
父母如果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獨立性教育,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就可以讓孩子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而且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逐漸形成自己對于他人的判斷標準。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指出,12歲之前的孩子需要完成的獨立自主的心理發展任務是“自我同一性”。
即孩子能夠自我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希望自己能夠受到周圍的人、事物以及環境的尊重,他們也希望自己能夠與眾不同,有自己的一些特長,并能夠達到一個“理想化”的高度。
(二)、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對孩子選擇的結果做出消極的評價
為什么很多父母會“會在給孩子選擇時,帶有強烈的期待?”
原因在于,當我們把選擇權交給孩子的時候,我們不相信孩子能夠擁有自己的選擇,即使孩子的選擇是正確的。
但是,因為我們受到過多方面的限制,比如孩子的選擇可能會被限制,而且孩子可能會在這個過程中受傷。
當我們的要求被禁止后,孩子就很難受。他們會從心底產生抵抗的心理,以滿足自己的需求。
為了不被限制,或者為了得到認可,孩子只能順從我們的決定。
為了獲得歸屬感,孩子會違抗我們的要求
。孩子們為了獲得歸屬感,會把自己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他認為“有用”的事情上。
而這也恰恰是孩子反抗父母“管太多”的主要原因。
所以,為了擺脫這種束縛,孩子們只好與父母對抗。
因為孩子們希望得到認同,希望父母可以用接納、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更在乎自己的感受和價值。
這就是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我能從生活中體會到的價值,我自己做主”
,因為,即便我們不能做到“隨心所欲”,那也是我們的人生,為自己的人生而活著。
04
關注自己的身體,讓孩子了解我們的身體
養育孩子,需要關注自己的身體。當我們的身體健康出現狀況時,我們會有更好的精力去照護孩子。如果我們不能把自己的身體意識和身體意識喚醒,又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身體健康、精神健全的人呢?
03
家有兩個女兒,如何建立“精神一米陽剛”的女兒
如何保護女兒的自尊?
一次家庭會議上,我們討論了關于女兒在家庭當中的地位。家長說,如果女兒能在家庭當中好好學習,能夠承擔起家里的一些家務,不至于那么不懂事,甚至還會幫助父母分擔一些壓力。女兒回答,我說那怎么能夠,讓爸爸在家里好好的呆著,不要整天去想著掙錢,而是要向爸爸那兒了解情況,讓爸爸能夠對我有所幫助。
其實這位爸爸是在孩子中考結束以后,想幫忙女兒減輕負擔,父親得知情況后就去學校幫助女兒賺工錢,而且還是籌錢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