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高三孩子媽媽的焦慮:
我們家一個學習成績一直好,聽話懂事的孩子,可不知怎么的,進入高三后的壓力開始逐漸增大。我和她爸輪流為她學習輔導,為她測體溫,給她量體溫,最后,女兒從班級前三名跌到了200名開外。
以前的她成績在年級排第一,每次開家長會,老師也經常找她溝通交流。可是女兒都不著急,整個人狀態很不好。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讓我很擔憂。
直到遇到了“藥”
孟麗君老師,聽了我的話,她告訴我,孩子問題的根源,并不是“意志力”,而是“要我學”。
那一刻,我特別愧疚,感覺自己耽誤了孩子。
這種愧疚感不僅會讓她背負著“為你好”的枷鎖,更會讓她失去自信。
關于孩子學習的事情,我一直在鼓勵她。
她還主動問我:“媽媽,老師說你會努力學習,你考差了沒關系啊!”
剛開始,她覺得自己不應該有如此大的壓力,但是在我的鼓勵之下,她開始一點點進步。
但是,到了初二下學期,她變得非常不自信。
一方面,她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另一方面,她又變得不夠堅強。
她決定放棄學習,去打工,可是,沒過多久又開始抗拒。
最后,她只能硬著頭皮去學校,然后假裝去找工作人員,在家休學。
后來,她又去讀大學了,但是,學校里,她找不到適合她的工作。
她還有一個姐姐,家境不錯,她父母也很寵她。
在我們看來,她這個姐姐特別“聰明”,每次考試都是全年級第一。
但實際上,她根本不是讀書的料子,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是個普普通通、比較平凡的人。
為了掙錢,她只能輟學,每次想放棄時,母親都會說:“不讀書也沒事,小孩子讀那么多書有什么用?你只是個打工的料子,你將來怎么養活自己?”
所以,她每次都非常努力地搬家,但她卻是個不務正業的家伙。
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父母到處去找她,好像每次她就要買東西。可是搬家之后,她卻并沒有搬家的意思,反而還會再生個二胎。
所以她就選擇了在父母的監督下生活,可是有些事情在她成年之后,卻從來沒有人關心過她有沒有這種感覺,她想要的,可能是來自于別人對她的態度。
比如說,她不喜歡數學老師,但是如果是一位優秀的數學老師,她就會在課堂上更加認真聽講。可是她現在的數學作業就是沒有完成。
她開始跟老師請假,請假之后老師也不怎么管她,而且自己也不會找老師,那老師看到她這樣的情況也會跟著著急。
結果老師看到她這樣,就開始自己的孩子管了,每天都會檢查她的作業,比如說作業寫的時間,如果自己還有什么其他的事情,都會詢問孩子的意見,漸漸地,孩子的性格就變得非常的孤僻,
而且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暴躁,經常發脾氣。
而且對學習也沒有動力,經常想著請假,有的時候還主動去參加各種培訓班,但是這種情況也沒有什么好轉。
在一次咨詢過后,我就建議她把孩子轉學到一個新的班級,讓孩子接受一個新的環境,
而且這個班級的學生很多都是從“學渣”變成了“學霸”的,從原來的班級倒數,變成了現在的班級中的中游水平,
我真的是沒有辦法,如果實在是因為轉學無法進入一個新的班級,那就意味著孩子無法跟到一個新的班級,所以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落差。
這種情況并不是孤立發生的,我們可以通過和孩子的溝通之后,幫助孩子及時的去了解這些同學,告訴孩子在班級中可以進行人際交往,可以去追求自己心中的一個目標,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傾訴自己心中的苦悶,也可以拿自己的好朋友聊天來幫助自己疏解自己的壓力,
這樣自己就不會因為自己的焦慮而緊張,焦慮的情緒就不會像洪水猛獸一樣擋在自己的面前,這時候孩子其實也是可以進行自我宣泄的,因為內心的壓力得到了疏導,焦慮的情況就會得到緩解。
2.家長可以對孩子進行引導
家長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一直都是處于被父母照顧的狀態,那么孩子和家長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所以孩子在小的時候也會有自己獨立思考能力,如果家長一直在孩子身邊進行學習,那么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也會慢慢的變得不再焦慮,當孩子不焦慮的時候家長也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陪孩子放松自己,讓孩子慢慢的將自己的內心世界打開,從而減少對家長的抗拒心理,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表現的非常緊張的話,那么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這也是導致孩子焦慮情緒的原因之一。
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焦慮的時候,不要一味的去批評指責孩子,而是要試著去理解孩子焦慮的心理,幫助孩子去分析,這樣的情緒就會有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