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么在媽媽那不聽話?為什么你不能像我一樣?
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的想法。孩子為什么會說“不”,并不是孩子說“不”,而是孩子的“想法”是跟“道理”相關(guān)的。
“不”這個詞是美國心理學家艾麗卡·雷斯切爾的著作,她指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對孩子說“不”,因為這種否定會把孩子推到對立面,甚至激起他們強烈的叛逆情緒。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要想孩子能夠順利度過這個反抗期,就要學會如何與他們進行有效溝通,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
溝通的第一步就是溝通,親子溝通主要是互動,在傾聽的基礎(chǔ)上,才能真正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對于一些無意識的想法,或者對一些不理解的行為,我們要做的是傾聽,是了解,而不是評論。
傾聽是了解孩子最有效的途徑,是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更是打開孩子心扉的橋梁,因此,我們要在傾聽的過程中多問“為什么”,少問“為什么”,不做“我們認為怎樣”的實踐。
有人說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是有前路的,那么,怎樣和孩子溝通,孩子才愿意敞開心扉呢?
學會傾聽是關(guān)鍵
美國知名親子溝通專家阿黛爾·法伯和伊萊恩·瑪茲麗施
在《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會說》一書中提到了一個非常有用的溝通的溝通公式:傾聽。
父母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覺得父母是他的依靠、有安全感的港灣,是讓他感覺自己被愛的“安全島”。
孩子在感受到愛與被支持的同時,才會產(chǎn)生歸屬感,并且可以更加自主地做出相應(yīng)的改變。
如,父母可以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現(xiàn)在很生氣,等你冷靜下來我們再談好嗎?”
若是孩子跟父母起爭執(zhí),父母一定要先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再去同孩子交談,這樣才是一個理智的狀態(tài);若是父母跟孩子起爭執(zhí),那么孩子也一定不會這么暴躁,更不會這么叛逆,起碼不會走極端。
2、要學會傾聽
育兒專家認為,如果父母能夠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孩子一定會感到很高興,因為這說明他們已經(jīng)漸漸走向成熟,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什么事情都想著父母的意見,而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
面對叛逆期的孩子,父母要學會傾聽,不要總是急于對其作出評價,而是要讓孩子將父母的態(tài)度帶回家,說明自己對他們有非常重要的意見。
多聽聽孩子的想法
父母不要總是將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學會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交流,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見,要尊重孩子的想法,這樣才能讓孩子敞開心扉。
不要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
很多父母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優(yōu)秀,總是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自己孩子的對比,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很受傷害,還有的話可能會讓孩子變得自卑,認為自己沒有別人家的孩子好。
父母不要總是拿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做比較,要學會以平等的態(tài)度和孩子交流,這樣才能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才能正確的教育孩子。
2.不要逼迫孩子
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對于孩子來說,其實也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畢竟是自己的父母,也是自己的同學,他們的生活會更加的豐富多彩,所以要想讓孩子走出家門,那么就要引導(dǎo)孩子走上熱愛生活,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道路。
父母要學會用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而不是逼迫孩子,所以如果孩子實在是不能走出家門的話,父母就要學會引導(dǎo)孩子,讓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只有自己想法做的時候才會更加的有自信,也更加的優(yōu)秀。
3.多鼓勵孩子
當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父母也是要鼓勵孩子的,畢竟學習成績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所以父母一定要學會正確的鼓勵孩子,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加的優(yōu)秀。
父母不要對孩子的學習太過于焦慮,不要對孩子的成績太過于苛刻,父母的焦慮是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的,所以父母要學會正確的對孩子的態(tài)度,用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讓孩子也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只有這樣的話才能夠讓孩子越來越優(yōu)秀。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做到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每一位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中龍鳳,所以父母的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要控制好孩子的情緒,千萬不要為了孩子著想,將孩子當成了自己發(fā)泄情緒的工具,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
所以作為父母在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的時候,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對孩子多一分了解,多一分包容,少一分焦慮,才能夠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做一個更好的人。
(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這里是朗姐育兒說,在這里你能發(fā)現(xiàn)最實用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guān)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