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一部至真至純的經典,從它面世的那一天起,就得到了大家的熱愛和追捧,著實沒有辜負曹公的十年之心血,從考證派證實的當時的達官貴族爭相傳抄,到煙熏市井競相傳唱,可見當時的繁盛,更有人將未完之書組織力量續寫,雖有“狗尾續貂”之嫌,但也為《紅樓夢》能夠流傳推廣起到了不可小窺的作用。尤其是以此延伸的“紅學”,派別紛呈,大師迭出,雖各不服氣,但是卻奉獻了很多的經典。吾雖細讀幾遍,將部分考證書籍和相關書目讀了不少,最適心適意的莫過于周汝昌老先生和蔣勛先生,結合《脂硯齋批評本紅樓夢》不吝次數拜讀,心下佩服得五體投地。近日重讀到寶玉挨打一節,恰逢孩子因疫情放假在家上網課,不覺聯想到之間的些許連接,心下有感,冒昧記之。
一、家庭教育的第一困境–父親怎么做?
中國人受儒家傳統文化的影響,都是由“嚴父”的形象出現的,很多的人信奉的也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打罵伴隨了很多人尤其是男孩子的童年。賈政作為一名政客,更多的將自己的教育與家族的未來和自己的形象放到首位,所以在教育上首先想到的是“上辱先人,下生逆子”,進而在偏聽偏信的基礎上為寶玉定性為“在外流蕩優伶,在內淫辱母婢”,竟要“拿住”活活打死?,F在的很多父親依然如此,好像別人說的都是對的,唯獨自己的孩子是錯的,當外部難以解決的時候,就將所有的錯歸罪到孩子身上,一切以“武力解決”,雖然很多父親亦如賈政是打完心疼的掉眼淚,但是最終也給孩子造成一輩子的陰影。我們的教育不是說父親不能做“嚴父”,我認為更多的應該是“慈父”,能夠用溫和的語言教育和陪伴的父親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
二、家庭教育的第二困境–母親怎么做?
同樣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我們的家庭中母親扮演的更多的角色是“主內”,以孩子的吃穿為主,雖然現在有了一定的改觀,依然有很多的母親在家庭教育中沒有找到位置。尤其是,當父親舉起憤怒的手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如王夫人一般,聽到賈政說勒死寶玉時說“先勒死我,再勒死他”這種一哭二鬧三上吊的話, 雖然她的話中說“若(賈珠)活著,便死一百個也不管了”,但是話里話外確實對挨打孩子的疼愛和對大人丈夫的無奈及無聲譴責。作為母親,慈母是第一位的,但是在是非對錯面前不能一味遷就,要分清主次對錯,與丈夫共同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職責,讓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三、家庭教育的第三困境–祖母(長輩)怎么做?
“隔輩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常態,我們做兒女的常常奇怪,為什么小時候動不動就斥責怒罵自己的父親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會如此的和藹,甚至是縱容,自己小時候的一點點錯誤就要罰站挨餓,現在自己的孩子竟然得到的確實表揚和鼓勵。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是很多家庭中婆媳關系惡化的原因。賈母從“先打死我,再打死他,豈不干凈了”到“可憐我一生沒有養個好兒子”和“當初你父親是怎么教育你來”等話將家庭教育的問題上升到不講道理的倫理上來,雖然占據了倫理的制高點,但是對孩子的教育還是有一定的反面作用。此時作為隔輩的老人,無論是祖父祖母,還是外祖父外祖母,對家庭教育的觀點要一致,讓孩子能夠分清事情的對與錯,哪些事該做,哪些事要堅決制止,才能保證孩子的正直磊落,光明正大,不能將社會上那些代入到家庭教育中,以免影響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