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聽話怎么辦哦?
小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回答是:不要說,讓他不要哭。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回答是:給他多喝水。
回答是:不哭不鬧,讓他開開心心。
這個提問,也算小孩兒的一種溝通方式,因為不哭才有糖吃呢。
我怎么做才是對的呢?
舉個例子,一個小孩子一直尿床,
我對他說:“你看到你的小兔子尿床了嗎?”
他愣了一下,
然后開始給我臉色看,
當我給他重新拿起一個東西時,
他說:“這是我的小兔子!”
“你的小兔子給你什么呢?”
他用手指頭想了一下,
說:“一塊。”
我把另一塊糖放在他的手上,
他又給了我一塊糖,
這時候我明白了,
小孩子為什么這么執著地希望被關注呢?
原來他之所以不想得到我的關注,
是因為他的感受被忽視了。
這個時候,
我知道了,
他渴望得到我的關注,
滿足他的被愛的需求。
我聽了以后,
心里涼了很多。
這讓我意識到,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也是需要細水長流的,
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與其去拘泥于技術層面的解決問題,
不如去尋找更為重要的,
為孩子的成長賦能。
2.
為什么我會這么做?
我覺得自己是在成長,
其實我也在成長。
作為父母,
我們在學習與孩子的相處之道,
有沒有一個高遠的理想。
如果沒有,
那我們可以為孩子設置一個更高遠的理想。
其實,
父母也是在成長。
我以前讀過很多育兒書,
這些書往往比我理解的還要透徹,
我發現,
很多父母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疑惑,
孩子的未來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我很想知道,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
但是,
養育、教育,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我很想告訴你,
為人父母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
不是說養就可以,
養不教,父之過。
而且這個過程也不是一個成功的方法。
但你可能會發現,
教育孩子,
只有一種方式是成功的。
第一種方式,那就是責任;
孩子在學校里被老師批評了,
回家后你可能會忍不住要罵他,
甚至動手打他。
但是請你仔細想想,
你是把他當成一個人來對待,
還是把他當成一個人來對待?
當你接納了孩子的情緒,
你跟他有了良好的連接,
你跟他有了信任,
他才愿意接受你的引導,
才會合作。
第二種方式,
讓他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
比如孩子寫作業磨蹭,
這時候你可以這樣說:
“你今天很想早點寫完作業,但是現在是要休息的,
明天再寫不完作業,等明天再寫吧。”
孩子想玩玩具,
你可以說:
“好的,但是我們已經說好了,如果你寫不完作業,明天就不能出去玩。
現在回家之前,
我們可以一起商量,好嗎?”
你會發現,當孩子在和你的交流中,
獲得了安全感、價值感和歸屬感,
我們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而不是在被氣氛刺激之下,
突然爆發,形成一個“壞孩子”。
三、解決孩子“叛逆”問題,
要學會換位思考
在《家庭教育》
一書中,
就提到了這樣一個觀點
“每個人在青春期都有3次叛逆期,
第一次叛逆期是在2-3歲,
第二次叛逆期是在7-8歲,
第三次叛逆期是在13-16歲,
第三次叛逆期是在12-18歲,
在19歲以上
。
這個階段的孩子有的會表現為:
做事有大人說了算,事事需要大人說了算;
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以自我為中心,不尊重他人,不顧他人感受。
很多父母發現孩子有了逆反心理,就想要好好教育,結果可能導致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由于生理上的逐漸成熟,常常會覺得自己是大人,能夠獨立,有強烈的自尊心,凡事都想要自己做主,不愿意接受父母的約束。
父母要明白,這是孩子健康成長的表現,別忽視孩子的這一表現。
2. 青春期孩子想獨立,不愿意和父母一起睡覺
因為覺得父母會隨時隨地陪在自己身邊,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會習慣性的和父母分享,而且非常的自戀。
在孩子小的時候,孩子認為自己和父母是一體,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孩子就會開始認為自己和父母是一體的,很多事情,他們會自己做主。
這也是為什么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很容易和父母作對,認為孩子不聽自己的話是因為孩子真的有問題,有時候聽父母的話,其實也是一種“病”,只是孩子想“和父母作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