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熊孩子不聽話怎么辦?父母該怎么辦?
家庭的觀念往往決定著孩子的思想和人生發展,尤其是當孩子與父母發生矛盾時,父母對孩子的教養不那么重視就會導致很多孩子的心理行為舉止產生偏差。
如果說孩子是家里的小霸王,那么父母就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和關心,照顧孩子的起居飲食,那么孩子就會很乖巧聽話。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但是在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與父母的態度就是反著來的,有的時候會采取不聽話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就比如在電視劇中,面對孩子的錯誤,家長想要采取強制性方式,最后的結果往往是孩子變得更加叛逆,如果父母不及時糾正過來,孩子就會變得很任性,更加變本加厲。
在我和同事家的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也看到過很多這樣的例子,明明母親對孩子非常嚴格,每個人都會讓孩子做什么,但是孩子不想做,她就會想,自己的孩子也要做,但是自己的孩子就不做,然后自己就會很生氣,然后對孩子就會罵,就會打,罵他。
而且每天對孩子最喜歡的就是打孩子,孩子如果小的時候犯錯誤,他就會打罵孩子,而且每次孩子犯了錯誤,他都會打孩子,但是他覺得這樣可以讓孩子長記性。所以他在面對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他就會跟孩子講道理,告訴他應該這樣做是不對的。可是他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什么會這么做?為什么會犯錯誤?他有沒有去探索過這樣做事情的原理?又是怎么做的?所以孩子不想以后再犯錯誤。
3. 孩子缺乏自信
孩子缺乏自信會使他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是個失敗者,同時也會產生極度的無助感。孩子如果有這種感覺,他就會感到非常痛苦,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無能為力,什么也做不了。但是,一旦有一次孩子表現得比較好,或者說他完成了這種成就,他就會有非常強烈的滿足感,這種體驗會使得他可以繼續堅持下去。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父母應該怎么做?
1. 以身作則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斯蒂克斯魯道夫說:“人在陋習之中,沒有絲毫意識的阻止。”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從父母身上習得的,如果父母沒有以身作則的改變,就很難改變。因此,父母必須以身作則,樹立好的榜樣,才能培養出孩子的好習慣。
2. 盡量不做壞榜樣
很多父母以為自己是很愛孩子的,但實際上卻沒有,因為他們自己都不自覺,比如吸煙、喝酒、打麻將、玩游戲、看電視等等。有時候,也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家的孩子做對比。
《父母的語言》的作者說:“如果語言是暴力,那么,孩子就會變成一個愛說謊的人;如果語言是正義,那么,孩子就會成為一個愛說謊的人。”
父母常常抱怨孩子難管,其實是因為他們自己不懂得教育孩子的良方。
例如孩子不愛學習,家長卻指責孩子懶惰,那么孩子自然也就不愿意學習了。如果孩子喜歡運動,家長就要鼓勵孩子多運動,參加各種運動,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運動中去。
孩子的愛好不是單一的,家長要通過觀察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比如孩子喜歡音樂,那么家長就可以引導孩子學習音樂,學習樂器的同時,陶冶情操,發現孩子的天賦。
不管孩子是平庸還是天才,家長都要保護好孩子的興趣,培養好孩子的能力,讓孩子不在平凡的生活中迷失方向。
2、多鼓勵,激發興趣
當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熱情時,會獲得更大的快樂。
家長要學會夸贊孩子,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興趣中去努力,從而喚醒孩子的潛能。
在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時,要夸贊孩子的堅持不懈。當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時,要注意一下,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信心。
孩子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如果家長總是因為孩子做不好而責罵孩子,會讓孩子的內心充滿挫敗感,最終產生逆反心理。
對策:
1、家長不要過于嚴苛,以免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家長對于孩子的要求不要過高,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合理的計劃,這樣才能讓孩子有動力去完成每一天的學習任務,而不是被父母不停地催促著寫作業。
2、家長以身作則,注意言行舉止。
想要讓孩子改掉拖拉、磨蹭的壞習慣,家長要先從自身做起,改掉壞習慣。
家長平時可以在家里營造一些安靜的環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從而慢慢地就會提高寫作業的速度。
3、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
很多家長經常為孩子沒有時間觀念而發愁,比如說:“明天的計劃就要到晚上九點了,你能不能快點把作業寫完?”
家長會發脾氣的原因,無非就是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不愿意乖乖地寫作業,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執行力不強,從而導致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