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上班孩子哭鬧分離焦慮
孩子上學跟媽媽上班同樣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很多家庭都為此遭到了一波“分家”的麻煩。
孩子因為不想離開媽媽,哭鬧的時候,媽媽無奈妥協,一怒之下把孩子帶在身邊,要她去幼兒園,而孩子就會大聲地哭鬧,最后大家都妥協了。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哭鬧媽媽離開了,這對媽媽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他們為了“不讓孩子離開”,不惜節省下外出的時間和自己工作的時間,用全身心的愛,來“照看”孩子。
然而在孩子和媽媽分離的時候,孩子卻變得更加黏人,每次出門都會哭鬧著找媽媽,這讓媽媽感到非常頭疼,畢竟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
而在孩子三歲之前,家長也會因為孩子的任性而選擇妥協,比如當孩子看到地上的玩具被弄得亂七八糟,想要買新玩具的時候,媽媽說“不可以,這個不好玩”,孩子就會哭鬧不止。
圖片來源于網絡
而在三歲之后,孩子的任性,一方面會變得更加明顯,一方面,孩子也會對媽媽的做法產生一種懷疑:媽媽的愛是不是真的都是有條件的?媽媽是不是真的愛我嗎?這樣的態度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家長會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性格。
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的思維方式也在逐漸地變得成熟,有自己的想法和認知模式,有自己的想法,家長不能再用老一套模式去教育孩子了。
家長們能夠發現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時,他們的性格變化是有很大的差異的,如果家長們學會了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孩子的性格也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每個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于教育的認知都是不一樣的,家長所要做的就是為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環境,而不是想著改變他。
那么作為家長,應該如何改變孩子的性格呢?
1.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
對于孩子來說,家長的管束就是對他最好的限制。
我們不應該讓孩子自由,也不應該給他們相應的空間,因為孩子總有一天要獨自去面對這個世界的,家長總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成長,但是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想法,他們有自己獨立的人格。
所以我們應該放開孩子的翅膀,讓他們自己去飛翔,這樣他們才能飛得更高,他們才能飛得更遠。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母要做的不是讓孩子按照父母的想法去走,而是要引導孩子自己去努力。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每一個階段都需要父母用心陪伴著孩子,一起去學習,去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