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周歲孩子不聽話該怎么辦
昨天在一家游樂園,一個爸爸跟我訴苦,他的女兒今年5歲,上三年級,還有一個男孩不聽話,爸爸天天打她,一點用都沒有,說怎么辦呢,她是我老公的親兒子,可是他家就跟一個3歲的孩子差不多,他家孩子不聽話,爸爸打他,他不會還手,只是屁股上踹了幾腳,雖然沒有用力,可就是不服氣,該怎么辦?
案例分析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上了一年級,已經到了上學的年齡,但是,孩子的自控力很差,如果不給孩子立規矩,長大了很難改正。孩子還小,對事情的界限還不明確,很多時候不考慮到自己的行為會對他人造成的傷害,所以如果還是按照原先的方式來,放任自流,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立規矩,不影響學習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但是絕對不能慣壞了孩子。
1、二歲的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基本上就是“人來瘋”了,大家注意了,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了。
家長要多留心孩子是否有這樣的跡象,如果他真的出現了這種情況,一定要特別注意,這個時候一定不能慣壞了孩子。
我們要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有這樣的現象,如果孩子不喜歡說話,喜歡和別人說話,一定要及時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并且告訴孩子,說話要有禮貌,有教養。如果是其他小朋友,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嚴厲地制止了,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教育,比如說:打人是不對的,告訴孩子要學會跟別人友好相處,不能隨便罵人,打人是不對的,等長大后就會糾正過來。
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在這種情況下還是喜歡說話,可能孩子只是覺得這樣說話有點難了,就說“我不想跟你說了”,或者說“我再也不想和你說話了”。
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可是家長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呢?是因為他們想改變自己的孩子嗎?還是希望孩子更加努力、更加出息呢?
我認為現在這種教育方式的弊端還是在于孩子的承受力比較弱,而承受力就是他們能否扛住壓力的唯一砝碼。
他們總會給孩子灌輸一些理念,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所期待的方向發展,所以對孩子的期望就比較多,但是卻忽視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父母的期望值太高。
比如說,很多家長都會說,我也想讓孩子考上好大學,可是孩子成績就是上不去,為什么呢?
其實在我的觀念里面,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是因為他的自律性不夠強,那么他在這件事情上就不會去努力、去認真、去努力。
而有的父母就完全不同了,他們沒有更多的期望,他們不會給孩子設定任何目標,更不會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他們把孩子的所有時間都花在了玩上,孩子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面,那么他們對孩子的教育也就會顯得格外的嚴格。
可是即便如此,父母的期待也絲毫沒有變為動力,他們還是在不斷的給孩子施加壓力、催促和監督,以各種名義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以滿足孩子的要求。
久而久之,孩子的學習興趣也沒有變,反而他們對學習越來越沒有興趣,甚至完全厭學。
2、讓孩子覺得學習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很多父母會覺得讓孩子快樂的事情,就是孩子的事情。于是,只要孩子稍微有一點不滿意的,父母就會馬上要求孩子改正,但是孩子根本就不領情,反而更加變本加厲。
這是因為孩子的想法沒有變,而父母的命令和安排只會讓他們覺得不樂意,所以孩子才會越發的不想學習,最后直接拒絕上學。
3、讓孩子感到痛苦
學習真的不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很多人成年人都無法承受這樣的痛苦,更何況是孩子。
可是父母要求孩子學習,孩子卻非常抵觸,這就會讓很多父母感到痛苦,所以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會想要偷懶,甚至會產生厭學的心理,覺得這樣的學習才是最苦的,也會讓很多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很苦的事情。
如果父母不及時糾正孩子的這種錯誤的思想,孩子很可能會因此而荒廢學業,因此也就不會愛上學習。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父母應該要及時的發現問題并給予幫助,引導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如果父母沒有及時幫孩子解決問題,孩子就不會獲得成功,要是孩子的問題沒有解決,那么孩子可能就會厭學。
父母應該怎樣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呢?
一、父母要用正確的方法和孩子溝通交流
在很多家長看來,只要孩子按照家長的要求好好學習就行了,從而沒有注意到孩子的心理變化,沒有及時的發現孩子的情緒問題。
當孩子厭學時,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厭學真正的原因,然后真正的幫助孩子解決,這樣孩子才能真正的走出厭學的泥潭。
二、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
1.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很多家長只顧著自己的情緒,而不注意方式方法,只顧著安撫孩子的情緒,甚至有的時候還會訓斥孩子,孩子們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其實家長應該從多方面考慮孩子的心理感受,多和孩子溝通,因為不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才會有厭學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