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不聽話雞毛子打
(圖文無關)
看到這樣一個新聞:一個女子把一個小女孩扔了,可能是不小心踩壞了一個孕婦的皮球,將娃娃扔掉了,而這個女子也只能不停的找找紙巾來給這個姑娘擦眼淚,根本沒有任何的情緒波動,就這樣最后小女孩被推倒在地上,家長撿起來后連追究責任都沒有,只能挨一頓打,整個視頻我都看到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個母親很有同情心,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事情,女兒身上的傷肯定都是這樣反復、反復發生的,是因為家長所認為的沒有什么大事,這也導致了孩子在犯錯時不知道是非,甚至推卸責任,這種錯誤很容易發生在一個男孩身上,最明顯的就是,一個男孩在大街上抱著一個女孩舉著一個女孩的書包,這位母親的態度實在是太過分,看到這個樣子,我心里也是很難受的,家長竟然如此縱容孩子,真是讓人感到哭笑不得。
可是,就是這樣的一樁樁事情,卻還是讓家長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到底應該讓孩子們養成怎樣的性格,才能讓一個人變得更加優秀呢?有哪些習慣是會影響到孩子的?我總結了幾點經驗教訓誡,希望可以幫助家長們。
01
1.教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我們都知道尊重他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卻常常把孩子的某些行為當做壞習慣的突破口,認為是孩子還沒有養成好的習慣,因此在孩子做錯事時,會一味地批評孩子,甚至打罵孩子,那么孩子不但不能改掉壞習慣,反而會變得更加的叛逆。
當孩子出現不聽話的現象時,家長不妨可以試試“棍棒教育”,把自己的暴脾氣換成一種教育方式。
比如:孩子考試沒考好,家長會對孩子說:“你怎么這么笨,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
那么家長可以這么說:“這次考試沒考好,你心里肯定是很難過,媽媽知道你肯定也很難受。”
家長還是要明白,雖然對孩子的教育方面很重要,但是,你的教育方式也許是你最初、任教的老師不能替代的。你知道孩子身上有很多優點,但是不能忽略他的缺點。
為什么孩子總是要和家長對著干?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家長有很多的管控,過度的限制孩子,一方面也會讓孩子失去對事物的判斷能力,也會讓孩子失去獨立自主的機會,從而會引起很多負面影響。
一方面家長會很容易因為一些事情和孩子產生分歧途,跟孩子“爭輸贏”,這樣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也會讓孩子產生焦慮感。
這樣的親子關系的建設是很失敗的,你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再跟你去交流了,這就是無效溝通。
這種無效溝通是家長強加給孩子的一個錯誤的“良方”,是沒有任何依據的,是家長赤裸裸的“說教”。
家長真實的想法
家長的想法:“反正我也是供你上學的,你不愿意也就滾出去,將來你就是個廢人。”
孩子真實的想法:“我就是個廢人,反正我是對的。”
家長的想法:“我是為了你好,你必須聽我的。”
孩子真實的想法:“反正我有選擇人生的權利,你為什么不聽我的?”
家長真實的想法:“我對你的決定完全信任,我和你沒有什么關系。”
這種方式家長完全處于非暴力溝通模式中,這樣只會使得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加的差。
孩子真實的想法:“反正你不認同我,我怎么會這么想呢?”
正面的語言表達方式:“我知道你很想要這個玩具,是嗎?”
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到你尊重,更容易接受,同時也給孩子一個選擇的機會,對于孩子的錯行為表達能力會有很好的提升。
如果你想要他做什么事情,只要說了算,他會不配合。
另外,家長也要對孩子做的事進行一些引導,不然的話,孩子就會更加反感,和你對著干,不聽你的話。
所以,不要跟孩子“硬碰硬”,而是要學會“曲線救國”,采取其他的方式。
比如,像朋友家孩子柒柒柒這種情況,就可以在他的玩具店里放孩子喜歡的玩具,或者跟孩子一起玩類似于“做飯”的小游戲。
當你把玩具分類擺放在孩子玩具分類收納箱子里時,孩子也會更樂意參與其中。
這樣一來,你不僅能引導孩子區分玩具和生活,還能幫助孩子提升自信,積累興趣。
畢竟是自己的玩具,對孩子來說才是真正的“玩伴”,而不是被別人搶走。
這和大人的示范效應一樣,對孩子來說,是很棒的。
2、給予孩子充足的“玩耍空間”
像我家這樣的家庭,我也有屬于自己的書房。
我的書房是空的,但我的書桌上,永遠有很多小人,而且客廳的前方永遠有一堆擺滿玩具的玩具。
而在我們家,客廳里也隨處可見“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