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導類書(家庭教育指導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如何和寶貝解釋“媽媽愛你,也愛弟弟(妹妹)”;孩子興趣“沒長性”怎么辦;如何和孩子一起做好手機管理;如何讓青春期孩子克服“社交恐懼”;如何與孩子談“錢”;高中學段的孩子常常在繁重的學業中擠出時間來經營自己的愛好,但每當成績有小小的波動時,家長都會覺得是這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在“作怪”……這些和孩子們相處共成長中的煩惱,分5個學段,編入《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叢書中,繼而給出家長100條建議。
在市教委指導下,上海師大組織教育學、心理學專家團隊,面向家長和各級各類教師開展調研,征集了大量的典型案例,向千家萬戶提供家庭教育錦囊。這套叢書昨天在上海師范大學亮相。上海師大教育學院院長夏惠賢介紹,全書共5冊,每個分冊均含20個典型案例,覆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關鍵片段。《學前段》包含認識孩子、認識自己;《小學低年級段》包含品格與人格、認識與學習、身體與健康、情緒與人際關系、興趣與生涯發展;《小學中高年級段》包含學習規劃、家庭關系、社會交往、生活管理;《初中段》包含學業與行為習慣、家庭與親子關系、同伴與社交技能、自我與人格發展;《高中段》包含生涯發展、親子溝通、學業壓力、親密關系、獨立生活。
在叢書中,以高中生發展興趣愛好影響學習成績案例為例,專家們指出,同學參與昆蟲協會沒有錯,班主任和媽媽讓她認真學習也沒有錯。問題在于媽媽沒有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女兒的興趣愛好。最開始,媽媽對女兒的興趣漠不關心,在女兒升人高中之后也并未注意到變化,一旦在得知女兒成績下滑后不由分說,給女兒扣上了 “玩物喪志”的帽子,一味打壓孩子的興趣愛好,最終導致意志消沉,成績下降。
實際上,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掌握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積極的心理傾向,即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曾說:“興趣比天分更重要。”相關研究表明,學習動機對學習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而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和最實際的因素。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的一種策路。實踐也證明,在影響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的眾多因素中,興趣起的作用最大。“對于正處青春發育期的孩子而言,凡事宜疏不宜堵。”
“人不可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流,換句話說,家長也不可能兩次走進同一個孩子。”作為叢書主編,上海師范大學校長袁雯表示,時代在變,孩子在變,家長也是應時而變的,必須成為“成長型家長”,“做好第一任教師,與孩子共同成長。”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市教委副主任閔輝表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應進一步完善全市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推進家庭教育指導資源的建設供給。“用好用活手冊叢書,指導學校結合家長學校使用叢書,指導教師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實踐,指導家長根據叢書開展家庭教育實驗。”
據悉,在賦能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教師并加強師范生家庭教育指導力的培養方面,上師大將繼續開發系列叢書與配套課程,除“家長版”外再推“教師版”,未來還將面向全體本科生開設家庭教育“微專業”和家庭教育系列課程,在成人教育學碩士學位點開設“家庭與社會教育”研究方向,與社區實踐基地聯合開展社區家庭教育指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