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中國民間有一個流傳著的好消息,說:中國父母常常喜歡拿孩子做比較,尤其是父親。
講講中國,一個男性如此做母親的做法是否公平?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美國曾發起一項實驗,針對男人在媽媽懷孕期間的行為做了哪些方面的調查。
結果顯示:
“選擇性5-7分,會選擇3種性別:<3、2、1,<1,<2,1。”
看起來很厲害的研究成果,實際上就是通過對比嬰幼兒的行為來判斷孩子到底該怎么樣做。
通常,孩子在1歲之后,需要大量的活動,在這個階段,孩子會發展出各種各樣的能力,比如:
占有欲、嫉妒、平等意識、邏輯思維能力、同理心
等。
而這些能力在孩子1歲之前,往往都不能很好地發展。
孩子的成長,需要充足的空間,孩子更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被關注。
但是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對于孩子的一些行為,父母越是在意,孩子的反而會越不聽話,越會想要掙脫。
曾經的小競不禁讓很多家長都感嘆,現在的孩子太不聽話了,真是就是你自己說的話,孩子根本不聽,而且還要我們左耳進右耳出,根本不給我們機會。
如果我們用打罵的方式,逼著孩子聽話,那孩子的未來一定不會變好。
第三,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更多的了解孩子,增強與孩子的溝通,但是,當自己被工作和生活壓得喘不過氣時,又有什么好辦法呢?
很多時候,家長只要引導孩子積極地表達,給予正確地回應,孩子的情緒就會得到釋放。
第四,給孩子適度的空間,讓他自己有一定的空間,學會表達自我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每一個熊孩子后面都有一對熊家長。”
孩子的一些錯誤行為,是需要大人“拉一把”的,但是在孩子“通往世界”的路上,父母的行為常常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孩子的思考方式。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孩子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建議你一定要學會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看待問題,這樣才能對孩子的成長起到真正的作用。
好的父母,永遠不會因為一次吼罵就把孩子培養成今天的樣子,而且會教育出一個更加叛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