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怎么過?
心理學有一句名言叫“叛逆期遇上更年期”,但叛逆期和更年期兩者都會經歷。
我也是一名80后的母親,在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兩個叛逆期。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一個叛逆期:兩歲半
“可怕的兩歲”是全世界公認的“可怕的兩歲”,一般從兩歲開始,孩子們會逐漸展現出強烈的自我意識,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具備“我”的能力,就像一塊肥沃的田地,澆一盆什么都會,別的小朋友吃什么都會,只有我,喜歡自己動手。
比如,父母要求她吃飯,她就非要去喂飯;父母要她穿什么顏色的襪子,她就一定要先穿什么顏色的襪子,這是獨立的意識,這個時候,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識。
第二個叛逆期: 7-9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叛逆期,他們從幼兒園中班開始,就開始了一個獨立的小天地,開始有了自己的“小團伙”。
他們喜歡跟小伙伴一起玩耍,喜歡用小手去摸一些隱秘的東西。
孩子上了小學以后,獨立意識也開始萌芽,他們漸漸有了自己的小心思,特別喜歡跟同伴結伴,喜歡跟同伴一起出去玩,跟誰都行,只要是結伴而行,這個時候,孩子的自尊心就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到了青春期時,孩子就對異性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
孩子上了初中以后,還會產生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特別喜歡跟同學結伴同行。家長們都知道,中學時代是孩子學習的關鍵時期,再加上孩子的自制力差,很容易受外界影響。
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他的學習成績很好,他就能夠成為班級的“小干部”,被同學接納,被老師認可,被同學喜歡,那么他就能夠獲得歸屬感,自信心也會提高,會有安全感,更好的融入集體生活。
反之,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對異性產生了好奇心,甚至產生了好感,那么這個階段的孩子就很可能會早戀,在學校里闖禍。
所以,青春期性教育和性教育,是讓孩子懂得如何戀愛、如何保護自己,而不是想方設法沖撞老師和家長。
那么,如何才能讓孩子在青春期里,保護好自己呢?
1. 盡量不接觸異性
如果父母發現女兒早戀后,一定要盡量避免跟女兒談這些事情,在女兒青春期,要盡可能地少跟女兒談這些事情。
趁女兒在異國他鄉有親人朋友,盡可能地避免女兒被人帶壞。
另外,要盡可能地避免女兒不跟女兒談這些事情,如果實在是早戀了,一定要跟女兒談,什么時候談,什么時候談,什么時候談。
在談的時候,千萬別要長篇大論。只有說的少,孩子越會聽得專注,才會用心去加以重視。
2. 耐心傾聽并信任孩子
如果孩子有了早戀的苗頭,不要輕易地打斷孩子,也不要表現得很不耐煩,這個時候的孩子對家長的建議就是“你別管我”。
這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提出一些建議,比如說:“媽媽想跟你說,我一直都是愛你的,但是我實在不明白,你說這么多有什么用?你說的好像不是真話,你憑什么不明白?”
3. 父母學會示弱,讓孩子幫助你
如果你的孩子有了早戀的苗頭,不要覺得驚訝,我們也要學會示弱。比如說:“媽媽看到你長大了,懂事了,我為你感到高興,也有責任感。”
示弱,是讓孩子說出自己心里話,實現平等對話的有效方法。如:“媽媽聽說你戀愛了,你想要告訴我,但是我拒絕了你的要求,你要告訴我原因。”
“媽媽明白你的感受,媽媽能夠理解你,我也能夠明白,你現在的學習成績差,其實也是因為媽媽自己的理解能力不夠好,才會對你有這樣的看法。但是你讓我知道,我也有跟你一樣的煩惱,媽媽也是過來人,我們會有很多很多的同事,也會有同樣的困擾,我也經歷過青春期,我的情緒還是很容易失控的,現在很糾結,很焦慮,但是我有什么辦法能讓媽媽也理解我,幫助我?”
當孩子愿意跟你說這些,愿意跟你分享這些,把自己的心交給你,你就放心了。
如果你能做到這些,你就算不成為他的好朋友,他也會成為你的好朋友,而不是一個讓你難堪和傷心的人。
教育好孩子是我們一生的課題,養育好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就是我們自己。
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能勇敢、堅強、誠實、踏實,有責任感,能禮貌、有擔當,這是每一個人最希望的。
但我們的孩子從出生就含苞待放的花,第一次綻放,第一次遇到挫折,第一次犯錯,我們都應該相信孩子的能力,我們都應該看到孩子比我們想象的更優秀,因為我們都希望他能變得更好,孩子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