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青少年心理輔導中心根據疫情防控相關要求,為針對青少年心理輔導,開設了心理咨詢、心理沙盤等課程,在學校每天提供15-20分鐘的心理咨詢室,學生可以每周回去進行1-2次心理咨詢。此外,該中心還安排了24小時心理咨詢、心理治療與個人治療相結合的服務,每天預約心理咨詢時間在400-800人次,對青少年的幫助最大。
姜幸智稱,“近年來,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中,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同伴關系在孩子心理健康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
他認為,當孩子出現學習問題時,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的家長并不少見。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厭學的孩子中,尤其是成績較差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厭學情緒。”
“厭學的孩子可以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學校教育方面的問題。”
“對于厭學的孩子來說,他的內心深處是自卑的,已經被壓抑了很長時間,沒有得到釋放。這個時候,他就會想通過一些極端的方式來發泄,比如跳樓自殺或者殺人。”
“家庭教育方面,我們和家長達成共識,就是盡量多抽時間陪陪孩子,多關注一下他的學習,給他們更多的愛和陪伴。讓孩子感覺到無論做什么都有爸爸媽媽在,這樣就會減少對父母的依戀,讓孩子覺得自己在家庭中很重要,是被需要的。”
李紅華主任分析,一共有10多個小時,分別是夜班接待和志愿者志愿者,帶著孩子們做日常活動,這里的孩子是留守兒童,需要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她會和孩子們一起游戲、一起學習,這個過程中的親子陪伴是無可替代的。
在家庭中,也許這個溫暖的家應該在父母嚴格要求下,并在孩子每一個月期中考試之后進行。“家長不能因為自己是老師就對孩子的學習情況進行關注,也不能對孩子成績不聞不問。”李紅華主任說,老師也需要家校合作,同在一個屋檐下共同養育孩子,家校合力才能和諧教育孩子。
孫宏艷表示,老師和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共同成長。家長要樹立學習榜樣,家長要與學校分工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才可以使孩子更好的學習。
“我是在暑假里學習了父母的家庭教育,老師的方法很獨特,他們不會像學校里一樣對孩子吼叫,家校合作,一起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我們家長不學習,孩子很難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我想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一定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孩子的成長更加健康。”
來源: 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