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手抄報是一種很具吸引力的APP,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作用,但對家長來說,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幸福感和責任感。近日,2022年教育大數據研究院發布了《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9)》,報告顯示,2020年高校的心理健康篩查比例高達98.1%,其中,心理健康是其中重要比例最高的。心理健康問題成為高校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
“目前,抑郁癥在精神障礙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我國,每年有約10萬名青少年因抑郁自殺。我們也會關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京大學兒童心理衛生中心、北京大學兒童精神科、北京大學兒童心理衛生中心等聯合發布的《中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17歲以下抑郁癥患者群體中,大約有3000萬,大約3000萬的人患者。” 李愛稱,青少年患者中,有些人可能會有過自殺傾向,嚴重影響學習和工作,有自殺傾向的人,需要治療。
李愛告訴記者,近年來,青少年中出現情緒問題的問題越來越多,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存在自殺傾向的話,要及早送醫院就醫?!耙驗檫@些孩子有自殺傾向,有自殘傾向的青少年,要考慮多方面的原因。” 李愛表示,青少年自殺是一個社會問題,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據調查顯示,中小學生自殺現象呈逐年攀比式趨勢,相關報告顯示:中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在自殺未遂的青少年中,有40%至少存在情緒障礙,包括抑郁、焦慮、強迫、恐懼、多動癥等。
學習壓力大
據調查統計,在我國每年自殺率為1/10萬左右。我國每年有60%的兒童青少年死于自殺,其中40%~58%的兒童青少年有過自殺行為,25%的兒童青少年有自殺未遂。
缺乏壓力
抑郁癥、焦慮癥、雙相情感障礙、強迫癥、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是普通家庭中“小概率”高發的青少年抑郁癥,約占比80%。
“學習壓力大”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現階段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小概率事件”。
“學習壓力”導致抑郁
想要解決這種“小概率事件”,最關鍵的,就是找到真正讓孩子患有抑郁癥的根源。
抑郁癥的產生,有的源于性格,也有的就是家庭環境的影響。
孩子是否具有“抑郁癥”,尤其是抑郁情緒,跟性格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孩子,生活在負面情緒下,很容易陷入抑郁情緒的困境。
心理學家弗洛姆·詹姆斯曾說過:
“性格決定命運?!?/p>
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的困境,而這些困境,很可能是自己的“解藥”。
如果父母懂得正確引導孩子,幫助孩子解開這些困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有利的,對父母來說,這也是一種幸福。
03
父母愛孩子,就要“真“真“正”正能量
以前的父母,從沒有真正的自我介紹。
小時候,覺得自己“真不錯”,長大后,覺得自己“真”糟糕。
有時候,看到孩子做錯事,父母不由分說,劈頭蓋臉地打罵一頓,批評孩子。
殊不知,這種教育方式,往往容易給孩子帶來的是心理創傷。
我們會發現,父母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愛的表達,孩子也會把父母的這種行為,內化到自己的行為中,從而活成自己最糟糕的樣子。
父母之所以會對孩子打罵,是因為他們很愛自己的孩子。
但是,很多父母并沒有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很多問題,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那些“刀子嘴豆腐心”的父母,多數都有一個共同點: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缺乏耐心,動輒大吼大叫。
殊不知,孩子有情緒是很正常的,只有了解了孩子的情緒,才能幫助他們控制情緒。
當孩子有情緒時,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需求
曾看過一個視頻,一個小男孩在大街上鬧著不要回家。
媽媽什么都沒說,在安撫他。
后來男孩哭著說:“媽媽,我不敢,我想回家?!?/p>
媽媽想了想,說:“可以。”
后來男孩才告訴媽媽:“我害怕,我不敢?!?/p>
媽媽抱住他說:“如果你不想回家,就哭一會兒?!?/p>
孩子聽完這個故事后,就開開心心的跟著媽媽回家了。
生活中,家長不需要完美,當孩子表現不如我們期待時,我們要學會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只要記得多鼓勵孩子、少批評孩子、少指責,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