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孩子不聽話如何教育?
最近,一篇文章讓大家火速看到了這個篇文章,大家紛紛贊同。文章講述了三個原因: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因一: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
許多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但又不知道該如何教育。該如何教育,父母看在眼中,急在心里,只要看到孩子的缺點,或者讓孩子別的缺點,立即就會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
專家指出,父母的職責是和孩子一起成長,所以只有父母通過自己不斷地修正,真正的變成一種積極的行為,去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人,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孩子才能夠適應更好的成長。
原因二:父母不懂教育,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
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很容易發脾氣,甚至會罵孩子,認為孩子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
但實際上,孩子的性格養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教育。
雖然說,人在一生中是有接受教育的,而且是需要模仿的。但是在現實中,大多數人的行為習慣都是在后天習得的,而這一學的程度遠不止于孩子的教育。
比如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有些孩子,遇到困難時,一不愿意去面對,就把所有的負面情緒通過磨磨自己的身體發泄出來,時間久了,就會產生心理問題,這是因為父母的行為方式讓孩子產生了消極的“情緒”。
二、父母的哪些行為,讓孩子不愿意去面對
1、命令孩子做事
很多父母的溝通方式,都是以命令式為主,命令式就是父母要求孩子做什么,孩子必須做什么,這種方式對于年齡小的孩子來說是一種輔助,是很難起到作用的。父母的強勢,只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是為父母而學習的,更容易讓孩子沒有興趣。
2、強迫孩子做事
有些父母在生活中非常強勢,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規劃好的道路走,如果孩子沒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就會不停地訓斥孩子,強迫孩子做事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也會漸漸地干涉,替孩子做出了決定,如果孩子不聽,就會更加強烈的控制。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所以孩子會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而且孩子在叛逆的過程中,可能會遭受到很多的不公正的待遇,比如被打的孩子,從而會產生一些自卑的心理,長大以后遇到渣男朋友,也容易出現極端行為。
3、孩子缺少陪伴
很多孩子會說父母不愛自己,會讓孩子感到很孤獨,并且有的時候父母會表現的很不耐煩,甚至是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多,但是孩子卻不領情。這也會讓父母感覺到很無奈,所以孩子才會選擇和自己冷戰。
青春期的孩子很需要父母的陪伴,這個陪伴是需要有互動的,如果父母只顧著自己玩手機,對孩子就是冷暴力或者是一味的忽視,那么這個時候孩子會感到非常的孤單,而且還會受到父母的批評,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冷漠的人,所以才會去和自己的父母疏遠。
有些家長會在孩子上學之后,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想要把孩子培養的更加的優秀,從而“偷懶”的對孩子進行教育。但是這種方式往往會導致孩子變得越來越不愿意學習,也越來越不喜歡父母,慢慢的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越來越孤僻,父母要想改變孩子這種狀況,首先就要拉近與孩子的距離,當孩子融入集體之后,父母就要當好“第一任老師”的角色,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讓孩子明白什么是規則,什么是規矩!
第二,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因為他們想要在家長那里得到認可,得到家長的肯定,他們才會去學習,去嘗試。但是在家長眼中,好孩子就要控制自己,有些事情,可以不考慮,他們必須要去做,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堅持到底,堅持到底,讓孩子的自信心增強,這樣孩子才會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狀態去面對挑戰。
在與孩子的溝通過程中,父母也需要不斷學習,改變自己的溝通模式,孩子才能改變成長為獨立有思想,進取、樂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