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叛逆期是多少歲歲,還是女孩的叛逆期?
我家男孩8歲左右,最近兩年都處于叛逆期。我沒有嚴格地要求男孩必須什么事都做得毫無成效,因為她沒有做到理解、包容、關心,當然也沒有做到“言聽計從”。
當男孩年齡逐漸增長,他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我行我素,我行我素,想法越來越多,很多時候我想要說的他都不聽了,也不想跟他們溝通。
每次,我看到孩子,或者家里來了客人,就會把手機藏起來,或者去看別的東西,或者是要求拿手機,或者是要求自己陪著他一起玩。
我在想,如果我們一直以指責孩子,在指責孩子的行為方式上,從來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想一想,他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我一直對孩子玩手機沒有強制要求,孩子怎么能夠慢慢放下手機呢?
如果我們總是用這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孩子又怎么能夠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呢?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在父母身上看到的,都是爸媽的樣子。
如果我們總是讓孩子自己看手機,看電視,又怎么能夠讓孩子自己看向我們呢?
當孩子愛上電視時,父母也應該反思自己
,在孩子的面前也應該盡量減少看手機的次數,別一天到晚抱著手機。
多陪陪孩子
低齡的孩子,喜歡模仿電視和小動物,尤其是小動物的造型,對他們有著很大的吸引力。
而孩子喜歡看電視和小動物,可能是因為看電視的時候喜歡和小動物們交流互動,所以他們才喜歡看電視和小動物們交流。
而爸爸在看電視時,孩子也會喜歡湊到爸爸的旁邊,模仿爸爸的樣子。
所以,如果想要孩子少看手機,爸爸應該多陪孩子進行互動,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興趣,孩子才會喜歡看電視和手機。
如果是爸爸帶孩子,爸爸在看電視和手機中,都能夠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還能夠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這樣他們就不會沉迷于網絡了。
所以爸爸應該多帶孩子外出走走看看看,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接觸不同的人和物,拓展孩子的視野,增加孩子的知識量。
二、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1、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爸爸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有意思的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發現自己的興趣,培養他的愛好。
2、不要總是帶孩子宅在家里
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平時的學習也都沒有很大的壓力,有很多的時間都是讓孩子在家里面看電視和玩手機,這樣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視力,也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這樣會讓孩子更加的無心學習。
爸爸可以帶著孩子出去走走,看看書或者去戶外活動,鍛煉孩子的身體,或者是多和孩子進行一些親子互動,比如說一些親子游戲,增強體會等,這樣也可以讓孩子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實。
3、不要老是指責孩子
很多爸爸喜歡說,孩子一點都不聽話,全是缺點,所以才引發了這種現象。其實這樣的爸爸并不是真的很無助,只是他覺得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面已經沒有什么能夠給予他優勢,甚至是,有時候他總是在打擊孩子,只是在孩子身上找一些小事,比如說一些在爸爸身上的情緒,或者是學習上遇到的一些困難。爸爸只是在能力方面給予孩子一些幫助,其他的一切都沒有給到孩子。
因為在他的成長過程當中,爸爸始終是自己給他力量的源泉,所以孩子特別喜歡向爸爸學習,他說的話就像是爸爸教給自己一樣。這種對爸爸的崇拜感也一直貫穿著孩子的成長。
三、孩子在自己有情緒的時候,就會跟爸爸談事情
孩子在情緒崩潰的時候,會跟爸爸談事情,談一談他的感受。有的時候爸爸跟孩子談的比較多,除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之外,也會去傾聽孩子,這種狀態下去跟孩子談話的時候就很容易觸動孩子。
當然他跟孩子談的時候也會去傾聽孩子的感受,孩子說的話和自己的想法會有很大的不同。當孩子想要跟爸爸談事情的時候,爸爸跟孩子說:""你的感受不錯,我想跟你聊聊。"
孩子內心的感受是什么呢?就是他的情緒不好的時候,他還沒有去處理情緒,他還沒有去處理情緒,這個時候他就需要爸爸去安慰他,讓他感覺到爸爸還是愛他的。
所以我們在跟孩子聊的時候,可以先詢問他的感受,"你現在很生氣,是發生了什么事情嗎?",如果孩子沒有什么反應,我們也可以再問他:"此刻是發生了什么事情呢?
你現在在做什么呢?""現在你是什么心情呢?"孩子可能就會告訴你:"今天遇到了一些不開心的事情,不知道怎么辦?"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詢問他:"你是不是有什么難過的事情?""你如果是不開心的事情要不要告訴我?"
在孩子的分享的時候,我們要及時進行肯定,給孩子鼓勵,讓孩子知道,其實父母并不是一直在關注著他,只是在關注他,相信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