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十大心理問題突出表現(xiàn)
青少年十大心理問題表現(xiàn)
青少年十大心理行為問題突出表現(xiàn)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個體及家庭心理健康
青少年十大心理問題突出表現(xiàn)
■青少年十大心理行為問題突出表現(xiàn)
“老師和家長最關注的青少年的一個問題——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問題。”在微博上,記者注意到,知乎用戶的投票中,有高達7成網友都在講述自己在青少年時期有這些心理困擾:
“我的爸媽對我要求很高,他們對我的要求也不高,只要學習好,其它都不用管。
現(xiàn)在我覺得每天的生活除了學習之外都是在浪費時間,覺得生活很沒意思。”
“現(xiàn)在我覺得自己活得很累,不知道為什么要活在這個世上。”
“如果我死了,你們會難過嗎?”
“如果我死了,你們會難過嗎?”
“如果我死了,你們會想我是什么樣兒?你們會想我嗎?”
越想越想越悲傷,他哭了一整天。
后來,朋友幫我介紹了一位心理醫(yī)生。他說:“如果你需要,就去吧。”
我那顆小心臟,再也沒有了“感覺”。
患者的自救行為,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
我們每個人都有感受自己的世界,而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感受到自己的世界,是因為我們很多時候活在過去的經歷里。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我們在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就已經習慣了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所以當我們察覺到自己的世界對我們的時候,有感受,我們才會擁有自己的這個世界,真正的“真正的懂事”。
所以,我們要把自己從焦慮的痛苦中解放出來,感受到我們能從焦慮中解放出來,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在引導的過程中,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
愛和歸屬感的缺失,都是有情緒的。孩子哭的時候,我們要接納,孩子鬧的時候,我們要接納他,在他不愿意的時候,再去理解他。
如果我們總是去給孩子提要求,總是對孩子提要求,結果就是,孩子在家里沒有歸屬感,他感受不到愛,他覺得我的爸爸不關心我,不理解我,他感覺不到我的存在。
父母的這種不接納,孩子在家里沒有任何價值感,學習又怎么能夠有動力呢?
第三步,我們要深入思考,當孩子需要什么樣的支持。
只有當孩子認為父母的支持是自己可以為自己做出選擇的時候,他才會努力學習,因為他感覺自己沒有被爸媽剝奪,沒有被強迫。只有當孩子真正擁有了自己的獨立選擇權以后,他才有動力,并且愿意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努力奮斗。
這種激勵會讓孩子對自己的人生目標有掌控感,有奮斗目標,學習動力會不斷增強。
讓孩子有了目標之后,他們才有動力去拼搏。
如何建立呢?
前面講到了一個孩子為自己的學習設立目標,這個目標要具體到學習的哪個知識點,需要重點去掌握的知識點有哪些,復習什么知識點。
然后在每一次考試之前,將自己的所有科目的分數(shù)都寫在一張小紙條上,認真的簽字。
如果你發(fā)現(xiàn)孩子經常不去上學,或者經常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也不要過于擔心,這個時候孩子有可能是在逃避什么呢?
有可能是在學校的時候適應不了,或者在家里的時候和同學、老師有些沖突。
這時候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來解決,找到孩子焦慮的原因,幫助孩子更好的度過這段時間。
一般來說,孩子厭學的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四方面:
第一方面、孩子自身的原因,重要性占50%左右:
孩子是否有注意力不集中;是否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與動力;是否有良好行為習慣;是否有沉迷于手機網絡;是否有自信心學習。
第二方面、家庭環(huán)境與家長的原因,重要性占30%左右:
家長的焦慮嘮叨;家庭教育信念;家庭教育能力;親子溝通;家庭環(huán)境與衣食住行。
第三方面、學校師生關系,重要性占10%左右:
孩子與老師或同學發(fā)生矛盾時,也容易導致孩子成績下降,甚至不去學校的。
原因四、家長持續(xù)學習引導教育陪伴孩子成長,重要性占10%左右。誠邀您分享給更多的家長,讓家長與孩子少走彎路,積累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