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觀點和家長的觀點不一致
家長認為孩子在兩歲左右會有叛逆表現,這就是孩子成長的標志,就是說孩子在向你宣告他已經不是一個小孩兒了。這時候家長也沒有清楚的認識到,孩子到了兩歲之后就會有各種自己的想法,叛逆期的思維,如果家長能夠提前的區分清楚,就能避免孩子的反抗行為。
孩子就會出現很多的行為,比如說故意扮鬼臉、唱反調、用一些沒有意義的、反
信的東西,來吸引父母的注意,比如說,有些家長會說我家孩子真聽話,什么都聽你的,但是如果孩子經常違反學校的紀律或者違反校規,這個時候孩子就有可能會出現很多的行為,比如說孩子可能會動手打人、咬人、揪人等,這個時候,我們家長不要一味的制止,我們要正確的引導孩子,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而且還可以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應該怎樣去做,應該怎樣去處理這些事,如果孩子實在是控制不住自己,家長就可以在一旁監督,告訴孩子,等到孩子自己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會好起來。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控制他人情緒的機器,如果孩子動不動就打自己,或者是被欺負、被排擠,那就是對自己不滿意的表現,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讓孩子明白,所有的情緒都是可以被接納的,接納所有的情緒,不做任何評價。
如果我們覺得孩子不聽話,首先不要批評孩子,因為孩子并不是一個每件事都必須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否則他會成為一個自我評價的奴隸,而這種自我評價對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
其次,當孩子是負面情緒時,我們要接納。
我們要允許孩子當下的情緒,并讓他知道,他有情緒是正常的,我們接納這些情緒,會很快地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這種體驗是非常美妙的,因為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他的感知,慢慢學會和情緒相處。
最好的情緒教育,是接納。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接納是最好的教育。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