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
廣大家長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除了要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外,還要關注孩子的家庭教育。
“雞娃”激增 “內卷”之下,許多父母為了孩子能上個好學校,擠破頭,掏空家底,換來的便是兒女和家人的未來。
在這樣的社會下,每個孩子,都有為自己而學的興趣,也都有為未來而拼搏的心。
可是,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其中有的孩子,不知如何化解,導致身心俱疲;而有的孩子,反而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因此,在父母們心中,教育的方法和時間尤為重要,孩子的每一次眼界和領悟能力,都將決定著孩子未來的道路是否會走得更遠。
家長們請記住:
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不是成績,而是這7年的努力和自律,再努力,你的未來一定不會太差。
孩子的未來,要靠父母幫他鋪路
人生,并非只有讀書這一條路,三百六十行,行行行出狀元。孩子的優秀,不在于書本知識,而在于他是否懂得思考,是否擁有獨立的人格,是否懂得處理問題的能力。
育兒,是一場持久戰。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父,嚴師之愛子;教不嚴,師之惰。
嚴師之愛子,子之心不可少;父,子之愛子;教子,嚴師之愛也;教子,嚴師之愛也。
兒童期是孩子一生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父母要狠抓他的習慣、習慣,孩子未來才會更有出息。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p>
父母要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二、缺失父母陪伴的孩子
前段時間熱播劇《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和喬英子,就是因為父母經常忙于工作,而忽視了她的成長。
劇中的蘇明玉是典型的留守兒童,父母在外打工,她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為了讓她安心學習,父親給她買了一部手機。
每個月,她的生活都是以學習為主,在家里經常玩游戲,還曾因打游戲被父親責罵。
這次被責罵后,她開始抵觸與父母對話,認為父母根本不愛自己。而身為父母的他們,卻無視孩子的感受,還繼續對孩子大喊大叫,讓孩子閉嘴。
被責罵的孩子,他們的心早已關閉了。
他們甚至會對父母破口大罵,拳打腳踢。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對孩子是“感同身受”,以為是感同身受,因為看到孩子叛逆時,內心就像是一塊石頭落了地,難過又無奈。
而這種情況在許多家庭中都存在,家長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既不會反思自己,也不會反省自己。
家長面對孩子叛逆,經常會做出錯誤的行為,往往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
一、為什么孩子的叛逆會如此之大
1、孩子自我意識增強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會有自己的想法,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想法也越來越多,家長如果不了解孩子的想法,不懂得孩子的想法,就會去壓制孩子,其實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是他們成長的一個標志,也是孩子走向成熟的一個標志,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思想意識越來越強,所以孩子在做事情之前也會想著思考。
2、父母覺得孩子的想法太過于天真
孩子在和家長交流時總是天馬行空的,這讓孩子覺得非常的幼稚,所以在和家長交流的時候,會非常的幼稚,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是異類,不懂禮貌,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分享。
而家長在與孩子的交流過程中,也總是會出現一種情況,那就是家長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為優秀的,所以當孩子在和其他人交流的時候總是表現出來比較隨意的,說話較為隨意的情況。這也是讓孩子出現了一種“假性自體”,他們不會去討好別人,因為他們害怕別人。
3、導致孩子的情緒波動比較大
當家長過分地看重孩子,對孩子不滿意時,孩子會陷入一種焦慮情緒之中,繼而孩子的情緒就會變得特別的不好。孩子的自我意識剛開始萌發,是最容易被否定的,孩子會變得比較脆弱,承受不住壓力。
因此,當家長面對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情況下,建議家長不妨先不要采用“專制”的態度,采用一下柔和的方式,讓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家長不要總是用父母的身份壓制孩子,而是用平等的狀態,用“商量”的口吻和孩子商量,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和認可。
舉個例子,當孩子放學后想跟小伙伴一起玩耍,而家長卻讓他先完成作業,并且承諾在寫完作業后可以玩半小時游戲,這會讓孩子覺得很不公平,于是就會出現叛逆的情緒。
在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寫完作業后,自己去看電視,或者自己出去玩。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尊重和理解。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