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回憶:
一、二年級是孩子處于秩序敏感期,為了表現自己的秩序,以至于和我、老公關系非常疏離。
后來孩子上了小學后,變得懂事了,逐漸地養成了很多好的習慣,老師反映孩子的聽課狀態越來越好,數學成績也越來越好,表現在數學上的明顯比其他同學要用心。
但是上了四年級以后,情況發生了改變。
二年級的時候,班里的數學課都是線上和線下的。孩子只是數學課堂上需要學習的東西,老師也沒法做太多,只有自己在中間動動手。
聽了老師的話,我只是開玩笑說,“這些知識你都知道,你就是不知道,老師說你應該好好學習,以后考一個重點大學,才是對孩子的尊重”。
后來他也是這樣,一改往日的平靜,開始慢慢地跟老師主動交流。
老師跟我說,孩子上課認真聽講,作業按時完成,學習成績也一直保持在班級前列。
老師經常說,“我是希望能給你一個最好的教育”,可我知道這也只是個例。
在這樣一個“皇帝不急脾氣”的家校面前,孩子怎么會有良好的表現?
她也不知道怎么跟老師表達,一想到這點,我就非常自責,如果我沒有幫她處理好這些事情,那么她會一直不高興。
她的表現是厭學,那我應該怎么辦呢?
我很擔心她會因此而不喜歡學習。
我問她:“那你認為,如果你的成績一直處于班級的中游水平,會不會覺得對不起父母對你的付出呢?”
她說:“我已經很努力了,但成績還是不理想。”
我問她:“你現在不想學習,將來你想做什么呢?”
她說:“媽媽希望你能好好學習,考一個好的大學,有一個好的人生,媽媽你一定要好好學習。”
孩子和我說:“我知道學習很重要,但是我就是不想學習,我真的不想學習。”
我對她說:“你的想法不一定是對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想想,你自己有這樣的想法有對嗎?”
她問:“當然有,但是這種想法,如果我媽媽能夠耐心的和我講講,我會更好,并且愿意為她承擔起責任。”
“所以當你覺得學習很苦惱的時候,遇到困難的時候,你不要抱怨,而是應該積極面對,你要和媽媽一起面對。”
“而且媽媽不想學習,也不想工作,你希望媽媽以后能夠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媽媽說了算。”
她似乎同意了,開始發奮努力起來。
最后,高考結束,她考出了696分的好成績。
這時,她用正向的眼光看待孩子,告訴兒子,努力學習,不是最終的終點,只是為了今后能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孩子似乎很珍惜這樣的鼓勵,主動思考要怎樣提高成績,只是怕失敗。
哈佛大學有項研究表明:
成功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會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而遞減,甚至遞增。
所以,當孩子努力學習了一段時間后,并沒有取得令家長滿意的成績時,家長要警惕孩子的這種考前焦慮癥。
當孩子們面臨考前焦慮時,家長們要幫助他們消除這種焦慮,讓他們輕松迎戰。
1、 用非語言暗示法
非語言暗示法就是把非語言暗示法運用到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會主動向家長學習。
孩子們用非語言暗示法的方法,在學習中,可以暗示自己,努力學習,讓自己越來越優秀。
有時候我們明明想著用非語言暗示法,但是用非語言的行為去暗示自己,會對孩子的學習行為起到幫助作用。
比如孩子在期末考試的時候,主動的在學習了一些平時的知識,但是這種努力的過程中卻沒能取得很好的成績,那么這種現象就會出現在孩子的學習中。
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我們要正確的去引導,并且去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并且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表揚,
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事情,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并且對此進行鼓勵和肯定。
有時候孩子不是不努力,只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可能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給他們一些正確的評價,幫助孩子找到解決方法。
2.要懂得夸孩子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離不開父母的鼓勵和夸獎,所以,當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的指出來,幫助孩子改正,如果孩子的能力比較弱的話,家長也要及時的去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對孩子進行夸獎。
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價值,讓孩子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這樣孩子才會對學習充滿信心,努力學習,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奮斗。
3.當孩子總是在學習過程中,家長需要給予孩子一定的鼓勵
當孩子完成了作業的時候,家長應該多多鼓勵孩子,讓他們能夠體驗到成就感,這樣孩子才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才能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充滿自信,這樣才能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自然而然的就會把學習的重心放在學習上。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