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戴弓箭是很不聽話是嗎?
11月2日,正在讀小學五年級的晨晨,是個老師,他來和我們的孩子做朋友,一起帶著孩子玩耍,他也很淘氣,也不聽老師的話,包括老師和我們聊天。我問晨晨為什么不聽老師的話,晨晨撇撇嘴,“老師,我不聽我的話”,我和晨晨的媽媽回了家,開始教育孩子,可是效果不是很明顯,晨晨依舊固執己見,和我們說話也是不聽,經常出現叛逆的行為。
我們在教育晨晨的時候,雖然沒有進行打罵,但是這種不說話的沉默已經逐漸得以改善,晨晨對老師和媽媽不再那么敵對了,晨晨媽媽也開始注意到孩子的變化,開始逐漸的給孩子安排一些活動,比如戶外活動,美術活動,體育活動等,但是接下來她就發現,晨晨不愿意出門,每天都在家里偷偷畫畫,畫完了畫畫,卻跑到陽臺上涂涂涂畫畫。
每次和媽媽說事情,媽媽就會批評孩子說,以后不管什么事情,都不要再繼續下去了,晨晨媽也從來沒有在孩子面前表現過。
只是每天給孩子制造一些他想要的生活的,在他看來都是一種樂趣,都能激發他的潛能,慢慢的,晨晨在學習上,也開始變得很積極,自己也在父母的鼓勵和推動下變得越來越好,自信心也變得越來越強大。
02 讓孩子獨立做事
尹建莉老師曾經在一期節目中說過:“獨立是孩子最基本的品質,也是孩子面對失敗時最基本的情緒,如果孩子的獨立性很差,他就會有失敗的感受。”
這也是讓孩子獨立做事的第一步,也是培養孩子勇氣的最好機會。
然而,有些家長在孩子小時候過于保護孩子,替孩子做一切,孩子遇事處處代勞,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導致了孩子今后的性格越來越膽小、自卑,不善于合作。
如果孩子從小養成了討好型人格,在長大后就會產生一種“必須得聽我的”“他們才是我的朋友”的心態,自然而然,孩子就會將這種模式內化,認為自己處處都高人一等,也會變得沒主見,害怕失敗。
另外,這樣的孩子在人際關系方面也會很吃虧,這是要比在同齡人面前表現出獨立思考和勇敢做事的孩子吃虧的。
所以,當孩子做了錯事,我們要先肯定孩子的情緒,然后再與孩子溝通,而不是一味地批評。
3. 無條件接納孩子
“無條件接納”不是放縱孩子,而是發自內心地接納孩子,用無條件的愛與包容來溫暖孩子。
對于孩子不聽話的行為,父母首先要接納,理解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感受。
2. 正向引導,給予正確的建議
著名心理學家周國平說過:
“要想讓孩子聽話,父母要先要成為‘溫柔’的、智慧的、民主的、能夠被孩子感受到的父母。”
面對孩子的調皮、不聽話,如果簡單粗暴地打罵一通,那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最后導致親子關系越來越差。
首先要做一個溫柔而堅定的父母,明確自己的底線:孩子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試探你的底線,所以管教孩子的原則是要溫柔而堅定地堅持。
同時,在和孩子的溝通中要盡可能地使用商量的語氣,尊重孩子的想法,即使商量的內容是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也要讓孩子明白,為什么爸爸媽媽媽要堅持自己的底線。
這樣一來,孩子慢慢就會明白,他的哭鬧不是最終目的,而是說明他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只要以后有要求,他就會以哭鬧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父母要做的是在孩子發脾氣時,給予他情感上的支持,讓他知道,父母理解他,在父母面前,他是最安全的。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