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往往被父母們所忽視,現在青少年患心理問題的比例明顯提升。
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隱蔽性強
父母帶著孩子來心理咨詢中心求助,并不是個例。2019年《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重度抑郁為7.4%。
據中國健康委統計,我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重度抑郁為7.4%,其中,重度抑郁為7.4%。
另外,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身邊有不少青少年,體驗到學習壓力大、人際交往困難,從而出現抑郁厭學等心理問題。
01
不是我不想學習,而是我看不到希望
輔導班的老師們說:“孩子遇到困難時,最需要的是家長的理解和幫助,而不是批評。”
被罵是一種糟糕的情緒,尤其是在孩子情緒不佳的時候,更是如此。
當孩子學習時,如果父母總是關注他的成績是否滿意,他就會感覺壓力特別大,長此以往,他就會開始討厭學習,從而逃避學習。
02
不會學
從幼兒園到小學,是孩子學習生涯的轉折點,是孩子學習生涯發展的轉折點,也是決定孩子未來人生走向的關鍵。
就在一年級的期末考試來臨之際,很多孩子都已經接連上了好幾輪復習考試。
這意味著,他的成績即將出來。
很多家長會對此下意識地覺得:“不補課,孩子的成績肯定差不了”。
事實上,大量的學習技巧,學習方法和學習基礎的基礎,決定了孩子在考試中的發揮。
當然,通過一年級的學習,孩子的成績還是可以達到優秀,但是很多孩子的學習是需要長期堅持的,即使在同一個階段,也不能看到明顯的進步。
這是為什么呢?
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一個現象,就是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遇到不會的題,他就沒有堅持去問,而是直接回到家做了。
這樣的情況,我們的家長不應該是過度焦慮,而是要學會引導,幫助孩子度過這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
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我們要把他的注意力拉回到書本上。
不能中斷,要想一想,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我們在干什么呢?陪在孩子身邊,陪伴他,讓他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第二個階段:
當孩子學習進步的時候,我們要及時給孩子鼓勵。
當孩子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后,我們要及時鼓勵,讓孩子繼續堅持。
在孩子不知道怎么學習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勵志的故事,比如說愛因斯坦和霍金的成功之路,并且鼓勵他們要向人家學習,要努力學習。
這個階段不要單純的在意孩子的成績,我們要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不要一味的用成績來衡量孩子的學習態度。
第三個階段:
這時孩子已經逐漸認識到自己學習的真正的價值,有了學習動力。
對孩子進行鼓勵的時候,我們要注意這幾個重點:
第一、引導孩子說出他對學習的感受,幫助他釋放學習的壓力,達成對學習的一個積極的期待。
第二、引導孩子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效率。
第三、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讓孩子愛上學習。
第四個階段:
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孩子一起定下學習目標,并幫助孩子分段實現目標。
第五個階段:
在這個階段中,孩子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孩子的學習能力,孩子是否熱愛學習,孩子是否能夠獨立自主的學習,孩子的學習效率,都會讓家長變得更加的焦慮。
這個階段,孩子會主動地學習,主動的學習,而不需要家長的催促和監督,會學習方法的學習,讓家長越來越輕松。
如果家長和孩子的想法發生沖突,家長很容易著急上火,對孩子進行指責,或者是打罵,都會讓孩子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這個時候,家長想要幫助孩子,首先要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真誠,家長在這個階段,一定要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也一定要多傾聽孩子的想法,多尊重孩子的意愿,給孩子一些選擇,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尊重。
四、和孩子做朋友,平等溝通
親子關系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很多家長平時和孩子相處時,都是居高臨下地交流,這樣就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也會影響到教育的效果。孩子也會不愿意和家長溝通,這樣一來,家長單方面的說教效果是很有限的,要考慮孩子的意愿,讓孩子真正愿意聽進去。
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和方法,要考慮孩子的感受,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達到溝通的良好的效果。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話題不要僅限于學業,應該多涉及一些生活中的方面,比如:生活中的細節,可以通過找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活躍聊天的氣氛,從聊天中帶動孩子思考,從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孩子。
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家長要掌握以下幾點:
(1)學會傾聽的藝術
傾聽的藝術不是說教,而是用心聽孩子講話。傾聽可以讓孩子更加敏銳地、細致入微地感受到父母對自己所說的內容,這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被尊重和被重視的感覺,因此,孩子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并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家長的意見分享出去。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